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十八回 梦破碎幡然醒悟,遍身爽予取予求 (第3/6页)
。 至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皇四子胤禛应诏入承大统。然而康熙的死却疑点重重。 十一月六日康熙帝在南苑听取胤禛、隆科多等人汇报通州查勘粮仓一事时“久议方散”,七日康熙就宣称“偶感风寒”,却始终没有任何治病的活动与记载。 十一月九日,康熙帝命令胤禛去南郊祭天,胤禛以“圣躬不豫”为名推辞不去,多次恳求留在康熙身边,遭康熙拒绝。而十一月十日,胤禛却一日三次派侍卫进入康熙寝宫,以后又每日不断多次派侍卫进入,直至十三日晚康熙猝死。 更令人怀疑的是,从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十一月十三日晚康熙猝死,除胤禛一人进出五次,竟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康熙死后,胤禛为其更衣,甚至从畅春园往紫禁城宫内移灵时,仍然没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现场。 种种事实证明,从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康熙死后,康熙及康熙寝宫已被胤禛完全隔离与控制,胤禟、胤禩等众阿哥皆没有听到半点风声,怎么会不怀疑,乃至胤禛的生母德妃乌雅氏都怀疑康熙并非寿终正寝。 但隆科多一口咬定,康熙帝临终,是召了他到御前,接受顾命,传位于四阿哥胤禛,并有遗诏为证。 隆科多早已投效胤禛,二人关系甚为亲密,其口述不能为信,然遗诏上却是康熙字迹,哪怕仍有疑虑,苦于没有证据,只得尊胤禛为帝。 胤禛登基,为稳定人心,任命胤禩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晋封廉亲王,不久又任理藩院尚书,兼管工部事务,总理上驷院事务。然而每次办差皆吹毛求疵,专挑他的过错,更是找各种借口将与胤禩亲密之人尽行遣散。 元年初,便以遵循旧制,派遣王公往赴军前为名,将胤禟发遣西宁。胤禟托故数请缓行,未准。 胤禟赴西宁后,便被川陕总督年羹尧严加监控。三年初,又痛责胤禟“外饰淳良,内藏jian狡”,七月,就山西巡抚伊都立奏劾胤禟门下护卫殴打生员一事,谕称:胤禟“自来举动恶乱,结纳党援,妄行钻营,不守本分。且人品庸劣,文才武略,一无可取。兼之居心妄自尊大,伊本无足算数之人……”又以胤禟纵容下人,sao扰民间为由,命都统楚宗前往约束。 四年正月,革胤禟黄带子,削除宗籍。三月,其名被雍正改为塞思黑,意为讨厌之人。四月,将胤禟身缚三条铁锁,由楚宗等押解赴京。中途又奉旨,留住保定,五月十五日抵拘禁地。囚室四面加砌高墙,重兵把守。特降旨李绂:“除下贱饮食”以转拥送人外,“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亦不得给予。时值酷暑,墙高房小,胤禟铁锁在身,手足拘禁,时常昏迷,其家人用冷水喷渍,逾时方醒。不久,跟随而来的四个家人又被隔离关押,胤禟的处境更为不堪,六月,诸王大臣议奏其罪状二十八条,内有行止恶乱,希图储位,夺据各处贸易,贪得无厌等项。谕令颁示中外。胤禟在备受煎熬,彻底绝望中,于八月二十七日,即四十四岁生日当天,逝于保定拘禁地。从拘禁日算起,历时三个半月。 胤禟醒来,方明白自己看轻了老四又高看了他。 老四平日里不争不抢的,还潜心礼佛,尽阅佛家典籍,与僧侣往还,并着论佛旨,自号“破尘居士”、“圆明居士”。看起来比谁都安分、清心寡欲,实际上野心勃勃、结党营私,耍尽了手段。 梦里的细节有些已记不太清,但胤禛出人意料地继承皇位,与胤禟所期甚远,也大为怀疑。 隆科多是他的人,而那道遗诏,哪怕是出自皇阿玛亲笔,也未必不是受老四威逼,更何况老四书法向来好,模仿皇阿玛的笔迹也不是难事。若老四登基顺理成章,那为何他的生母德妃乌雅氏那般作为。 照规定,新帝在举行登极大典之前,要先给皇太后行礼,然后再升御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拜。礼部将这个礼仪上奏给乌雅氏,乌雅氏不受。 新帝登基,为生母上徽号,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雍正准备给太后上徽号“仁寿”二字。乌雅氏以先帝梓宫尚未入葬山陵为理由,拒绝接受徽号。按规矩要迁宫搬到慈宁宫或宁寿宫居住,乌雅氏也不搬,仍坚持住在当妃子时所住的东六宫之一的永和宫。乌雅氏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生病,而五月二十三日凌晨两点就死在永和宫,太医也没有通报是什么病,只是说皇太后“哀痛深切”、“积哀日久”而亡,与皇阿玛的死同样是疑点重重。 他皇阿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