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五章 赤日蒸腾廿七州 (第2/3页)
,不成了个形状,此时就趴在了地板上,浑身颤抖如同痉挛一般,口中连声道:“好jiejie,饶我吧!” 黛玉在旁边露齿而笑:“罢了吧,你看她,方才是笑到打鸣,如今已经是要笑到抽筋了,若是她笑死了过去,你给她嘴对着嘴吹气么?” 紫鹃撇了撇嘴,收回了手,道:“她倒是想得挺美!” 沐雪元又伏在那里笑了一会儿,身上那痒才渐渐地解了,慢慢地爬了起来,用手拢着散乱的头发,笑嘻嘻地说:“紫鹃jiejie今儿好凶。” 紫鹃笑道:“你不听听你方才说的那些话,可有多怄人,好了,你方才笑得那个样子,也差不多了,看这头发乱的,你来,我给你重新理一理。” 于是沐雪元就坐在玻璃镜前,紫鹃在她身后给她重新梳理着头发,一边梳还一边想,这个雪元,从前看着一派憨厚纯真,哪知竟然这样促狭,旁人想不到的,她偏能想到,幸好她还有个谱儿,只是在岛子上说,她的一些话若是说到外面去,可是麻烦。 沐雪元则是想到了张爱玲中学时代的那一篇,里面的那个女子,先是给丈夫牵走了牛,然后是自己陪嫁的九成银的簪子,再之后是自己百般节俭攒钱买的鸡,最后那个男人给租来的牛发狂之下顶死了,自己不是张爱玲的研究者,不过觉得她写城市人情较多,描写乡村故事比较少,这个短篇的题材算是比较特别的了,女主角的银簪子与韦丛的金钗很奇妙地联系上,虽然一个是农村妇女,一个是贵族夫人,人生的局限性却在这一点奇妙地交汇。 高温酷暑给社会的震动非常强烈,永嘉皇帝虽然身在承德的避暑山庄,却连连发布诏令。 沐雪元虽然很少出门,不过左邻右舍毕竟都是公务系统或者文化界人士,消息比较灵通的,有时大家在门口碰到,总会聊上几句: “连日来不见沐姑娘出来。” “嘿嘿嘿是啊,天太热,便蛰伏了。” “能够不必出门,乃是莫大的清福,像是我等每日要到衙门里去,顶着太阳走这样远的路,到了衙门的门前,简直仿佛要倒下一般,真真是心力交瘁,这种天气,街上连车马都少了,要雇一顶小轿也为难,况且那轿子之中不说闷热不透气,如此高温蒸腾,让人家抬着自己走路,也于心不忍。” “我去书院也是非常痛苦,倒是可以乘马的,只是如今草料腾贵,到了如今人吃的粮食涨了起来,也就罢了,连马草都这样贵了。” “老哥能有马代步,便已经是上上签。”许绍霖说过这句话,转头便望了望站在门前的沐雪元,人家家里三匹马啊。 沐雪元只作不知,忧虑地说:“这可真的是两难,出门做事,酷暑难当,若是不出门,没了来源,难免有断炊之虞。” 这年头没有空调,全靠硬扛,如果是在现代,在家里打开空调吹凉风,冰箱里还有冷饮,出门公交车里也有空调,虽然中间的连接段落难免受热,不过比起这种状况,还是好得多了,也安全许多。 旁边那贡生便道:“是啊,街头已经见到有晕倒的,所以陛下已经发旨意给兵部,拨了内帑一万两白银,在九门处设置冰水药物的发放处,来往人众可以用冰水消暑,这也是圣心慈厚,天覆地载,方能够体贴如此周密,另外吏部的铨选也推迟了。” 沐雪元:就是公务员考试延后,幸好这“天覆地载”自己还没听错,否则一个耳背听成个“天父地母”,还以为是天地会的。 贡生道:“看这个样子,必然是要放赈的了。” 许绍霖:“是啊是啊,看这天象,是还要热一阵的。” 贡生擦着汗笑道:“可说呢,为士者,纵然不出门,也知天下事,这天文地理都是晓得的。” 眼看他们两个要进入互相吹捧的环节,沐雪元便道了一声“失礼”,关了门进来了,当天晚上便将三匹马都牵进了空间,外面这个灼热,连号称吃苦耐劳的蒙古马都受不了,已经开始发蔫,只怕再下去便要中暑,且让它们在这海岛之中凉快凉快吧。 到了七月时候,果然开仓放赈,先是拨了十万石,到了七月十三的时候,又拨了通仓四十万石粮,与此同时开了京仓平粜粮食,平抑粮价,于是这燕京城中人,一面摇扇取得一点凉风,眼巴巴盼望秋季赶快到来,一面到市场上抢米,从这一点上来看,熙凤宝钗等人确实是眼光长远,占得了先机。 这个时候,京中还流传开来永嘉皇帝的一首诗歌:“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展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 这首诗连沐雪元都知道了,抄录了来给黛玉,黛玉两眼看完了,笑道:“这意思倒是表达得很明白了。” 沐雪元:就是文采太一般,难怪四万首诗没有一首进入中小学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