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情窦初开的小政哥 (第1/3页)
嫪毐之事,毕竟时机未到,相较于此事目前更重要的却是几月大旱加上蝗灾,百姓颗粒无收,逃荒的难民随处可见,盗贼四起,纷乱不断。 秦王政三年,赵政十五岁的事情,嬴政虽然经历过一次,但如此天灾,他也无能为力,即便重来,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发生。 比赵政好一些的是,他住在宫外,能更好的了解民情,咸阳城乃王城,不收流民乞丐,但咸阳城外却是住下了许许多多的老弱妇孺。 赵政此刻看着堆积成山的公文应当是心急如焚,可他还未亲政,有什么意见和想法只能去告知母后或是吕相父。 他想开仓赈粮,也想微服私访。 嬴政进宫见人的时候,赵政刚从赵姬处回来,此时的赵政急于在世人面前证明自己,多了几分冲动少了几分稳重。 三个人之间的商谈,各有心思,若是场面未变的话,那可当真有趣的很,嬴政微微眯眸,思绪渐渐地远了。 “我乃一介妇人,如今蝗灾肆虐,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我能做的只有日日祷告上天罢了。 倒是王儿和丞相可有什么良策”赵姬泫然欲泣的模样,像是那么一位不知世事的妇人。 嬴政的意见是从国库中抽调几十万石粮食安抚百姓,使流民安定不必四处流亡,可这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百姓靠天吃饭,而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粮食是否充足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此时更应该微服私访,体察民情,针砭时弊,让老百姓有所耕作,蝗灾早日过去,而不是困于咸阳宫中看着成山的奏章无能为力。 “不可,王上年幼,又生逢乱世,如今微服,若有万一,于秦国如何?臣知晓王上忧国忧民,但又何必事必躬亲,王上之虑,自有臣下替您分忧。”吕不韦事事站在秦王政安全角度考虑,一会说他年幼,一会说如今乃多事之秋,他们是担心自己的安全,若是自己出了点什么事,如今继位的就该是长安君了,他们还能如此呼风唤雨吗? 之后嬴政据理力争,几盏茶的唇枪舌剑,最终还是赵姬下了定论,同意自己微服出巡,不过要顾好自身安全。 这个不用他们说,嬴政也会顾好的,毕竟他还有大业未成,又怎么甘心在此时出了事,自己出了宫,赵姬便可以和嫪毐更加无所顾忌为所欲为。 而吕不韦的确担心自己的安全,更怕自己微服的时候查出些什么,于他的利益有所牵扯。 赵政看见来人,眼下皆是喜悦便迫不及待地同嬴政进了殿门:“先生,寡人将要微服出行,先生与寡人同去? 再带上赵高和几个侍卫亲信,乔装成流民体察民情你说如何?” 怎么又是赵高?嬴政如今听见这两个字便不免心生反感,只见赵政在拟开国库赈灾济民的诏令。 这几十万石粮食,被贪官污吏层层克扣下来,就没有到百姓手上的了,倒不如派个可靠之人押送粮食亲往,只是如今的赵政想不到这一点,微服之后便清楚了,嬴政也不想提醒他,有些的大事他帮着承担,而这些事则是对他的磨炼。 赵政见人不答话又兀自说道:“寡人在这咸阳宫中,听人上的奏疏,可有些事,亲眼见过才好。 何况我也想见见这地方上,大秦的官吏到底是做不做事的。” 诏令拟好,交与侍候在侧的赵高,赵高领着诏书出去了,赵政这又才开口道:“先生素来不喜赵高,不若此次微服便不带他?” “我便是看不惯他又待如何?”嬴政如今面对赵政,也就不像从前那边口是心非地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劝谏之语了。 “赵高此人,为是势利小人,心狠手辣。 但并非无才学之人,有过目不忘之能,只跟在寡人身边一两载,学识才能更是一日千里。起初,我只是觉得他有趣又会揣度人心罢了,也可留在身边解闷,如今倒是觉得他可堪用。 先生愿意用李斯姚贾之流,同谁人都能虚与委蛇一番,又何故会如此这般不待见赵高?”赵政总是觉得奇怪,他与先生向来心有灵犀,所思所想不说相同,也都是相似的,唯有在赵高一事上,二人的见解有所不同。 听赵政的言语,还是要用赵高?正是因为嬴政知晓自己的心性,算得上是知人善用,也极会看人用人,赵高出身让赵政的心偏颇了两分,此人又聪明惯会隐忍讨好人,赵政有时候有些自傲也有些征服欲,李斯堪用,赵高却不堪用:“此人是从深渊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