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第264节 (第3/3页)
而萧寻初就混在这群怪人之中,似乎正?在检查他们的?行装是否完善。 眼?角余光瞥到谢知秋的?身影,他立即抬起了头。 见到谢知秋,萧寻初便笑了起来?,对她挥手。 第二百零四章 “……古之仁人有天下者, 必反大国之说?,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 “国家发政, 夺命之用, 费民?之利,乃贪伐胜之名, 及得之利, 故为之。” “然则土地者, 所有余也;王民?者,所不足也。今尽王民?之死,是弃所不足, 而重所有余也。” “小姐, 《墨经》的非攻一卷好难懂啊!” 离开云城后,谢知秋一行人有条不紊地向上京出发。 路途遥远,在路上, 雀儿在马车内念书,读着读着,她就?抓起头?发来, 将?学?着谢知秋扎的马尾抓得乱糟糟的。 谢知秋本来自己?也在读书,听到雀儿的抱怨,便望过去, 替她解释道:“这几句话是说?,墨子认为, 古来拥有对天下之仁心的人, 一定会反对国家之间的互相攻伐, 而会致力于让天下人和睦相处,统一四海之内的国家。 “国家发布发动战争的政令, 会导致百姓失去财产和性命,其目的却是贪图战争胜利所获得的名声和利益。” “墨子认为,对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百姓,而不是土地,发动战争用百姓去换土地,是本末倒置,并?非明智之举。”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又?进行补充—— “按照时代?推演,墨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诸多国家之间争斗不休的乱世。” “在那?个时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饿殍满地,哀鸿遍野。” “墨子看到底层人民?在战争中?惨状,发现无论是发起战争的国家还是遭受战争的国家,百姓都?得不到好处,才会萌生出‘战争不义’的观念,进而提出统治者不该主动发起战争的主张。” “按照萧寻初师门流传下来的文献记录,墨子其实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和现在的许多学?子一样,他曾经当过儒生。” “后来由于部分观点相左,他才脱离师门,自创了派系。” “墨子身份寒微,为了谋生,曾经做过木工。” “然而创建儒学?的孔子,却是贵族出身,衣食无忧。” “所以身处相近的时代?中?,孔子看到的是礼崩乐坏,产生的是对社?会阶级动荡的忧虑,希望在保持周礼阶级制度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社?会安定。” “而墨子,看到的是底层百姓身处无尽苦难之中?,希望平民?都?能过上安全平静的生活。” “所以儒学?想要?坚持三纲五常、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治’,而墨家,却想要?冲破阶级等级、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的‘兼相爱、交相利’。” “这两种观点,从根本上就?有利益冲突,所以儒墨两家才会针锋相对。” “在两边的文章记录中?,都?有各种对对方的贬损。” 雀儿听了谢知秋的话,晃晃脑袋,看上去好像明白了一些。 但?过了一会儿,雀儿想了想,欲言又?止:“小姐,可是,如果这样的话……” “什么?” “我觉得墨家的想法很合理,但?是……” 雀儿对自己?的想法并?不是很自信,犹豫许久才说?出来:“如果我是皇帝的话,一定会更喜欢儒家的观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