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_寒门之士[科举] 第15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寒门之士[科举] 第157节 (第3/3页)

代,陕西分封的藩王虽不如河南,然而百姓的生活却也算不上富裕,关中平原倒是有几片沃土,可明代的陕西却涵盖了陕西及甘肃的许多区域,百姓穷苦者巨多。

    这削藩之策是柳贺先提的,其后有内阁及礼部力推,可柳贺在扬州任上时,天下百姓就知他是个好官,到京城以后,即便削藩之事非柳贺主导,可在百姓的心目中,这是柳三元又在为百姓着想。

    他们将功劳都记在了柳贺头上。

    柳贺闻言连忙道:“此系陛下之功,非臣之功,臣实在当不得这份夸赞。”

    天子却道:“柳先生莫要如此说,你做了什么,百姓心中有杆秤,便是朕不夸你,谢卿家不夸你,百姓们也知道你是个好官。”

    柳贺道:“臣谢陛下。”

    “这甘薯还未种下,百官及百姓们都不知其效用究竟如何。”天子冲柳贺一笑,“若这甘薯真有大用,朕便在此处允柳先生,朕要重重赏你。”

    天子年少,有常年居于宫中,因而并不知晓百姓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晋惠帝司马衷一句“何不食rou糜”堪称历代昏君之顶级名言,但要知道,晋惠帝本身是个傻子,傻子好歹还肯让百姓吃rou糜。

    但一些帝王,明知老百姓过的什么日子,却仍是将百姓盘剥到极致,连草根树皮都不让百姓吃。

    柳贺为日讲官时,便常和天子提及民生,他是正统的寒门出身,当然,他爹是秀才,柳贺也没有吃过真正的苦头,可他至少知道粮食是如何栽种的,百姓是如何生活的,朝廷的税是如何收上去的。

    一点点说清楚道明白,天子便该知道,银子并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真真正正是百姓的血汗。

    “臣也愿献出数顷地,为陛下种种这甘薯。”一人出列道。

    “武清伯愿为朕分忧,朕也有赏。”天子笑道,“朝臣们若都如柳先生、武清伯一般,朕便再无忧虑了。”

    柳贺与王锡爵对视一眼,立刻明白了对方想说的话。

    武清伯李伟此前因贪污遭到太后惩治,但他毕竟是太后的亲爹,也就挨了一阵罚便官复原职了。

    武清伯虽然不能左右朝政,可自他复官后,便时不时跳出来恶心一把张居正。

    朝官们皆知,他成不了什么气候,这是外戚的身份决定的,可他毕竟与天家联系紧密,张四维若非走了他的路子也不会再获天子信赖。

    但不管怎么说,武清伯此人的存在就叫人不爽,他此刻出来是为什么人人皆知,无非就是摘这甘薯的桃子罢了。

    可天子高兴,官员们也只能附和。

    何况柳贺并不在意这功劳究竟归不归自己,武清伯既然在天子面前夸了口,那甘薯的种植他定然会劳心劳力,若真出了成果,能进一步加大甘薯的推广的话,柳贺反而会觉得高兴。

    他这次提及的也不止甘薯一样,还有玉麦、番柿等,堂上许多巡抚、布政使都将其听在耳中,玉麦此时已经有人在种,只是规模小,官员们也不太重视,但见天子如此心悦甘薯,便有官员打算推一推玉麦,以在天子面前博个脸面。

    ……

    甘薯一事也叫柳贺深深体会的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他这几年所推之事,正是有张居正全力支持

    ,事情才能好好推广,当然,其中也有柳贺办的是实事的因素,但柳贺清楚,仅靠他一人之力,劝动天子或许容易,可劝说百官推广甘薯却很难。

    “泽远今晚可有事?”出了皇极殿,申时行走缓了一步,“许久未与泽远畅谈,今晚你若是得空,你我畅谈一番如何?我也有位友人想见见泽远。”

    柳贺道:“阁老相邀,下官就却之不恭了。”

    申时行难得叫上自己,柳贺直接应了。

    内阁如今只有三位阁臣,申时行虽被称为张居正的应声虫,可他入阁已有一段时日,办事常常滴水不漏,因而朝中也无人敢小看这位三辅。

    柳贺入翰林院后,与嘉靖朝、隆庆朝、万历朝的状元都打过交道,有如诸大绶、丁士美那般端肃严谨的,也有如罗万化那般性格刚硬的,但申时行这般圆滑会做人的状元却是少数。

    世人皆说文如其人,为状元者,其文章中便自有笔锋在,圆滑之人,文章便显得软,代表着此人没有政见,是趋炎附势之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