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准跟我说话!_17 (第5/6页)
来的家校携手双赢未来的宣传词。 于笙在床上坐了一阵,深吸口气,抹了把脸:“行了,蹲着接驾。” 大嗓门立刻兴奋起来,扯着嗓子,在电话里添油加醋给他实况转播门口各个学校会师的局面。 于笙听得头疼,顺手按了挂断,抛下手机。 手机在床上蹦了蹦,屏幕转眼暗成一片漆黑。 于笙吐了口气,扶着额头站起来。拎起被子草草折了两折,走到窗边,闭着眼睛扯开窗帘。 夏天刚过完一小半,天还亮得早。 满满的晨光劈头浇下来,把屋子里的摆设瞬间裹了个结实。 很宽敞的卧室,摆设一水的资产阶级往上。 ThinkPad X1隐士的笔记本电脑随意扔在桌上,亮着电源不足的红灯,显示屏角上摇摇晃晃挂着个纯黑的耳机,画了三条相缠的绿色小蛇。 卧室外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 家里请的阿姨半个月前就辞职回家了。听说是儿子要高三了,压力太大,当妈的特意放下了工作回去陪读,帮忙缓解压力。 他那时候还在住校,给阿姨发了个红包,之后就一直没费力气请新的。 于笙半闭着眼睛晃进洗手间,用凉水抹了把脸,绕回厨房,拉开冰箱门往里看了看。 空空荡荡的,摆了两三罐啤酒,角落里潦草塞着几个不知道放了多长时间的外卖快餐盒。 还和他回来之前一模一样。 于笙早习以为常,抓抓头发,扯了个袋子把快餐盒扫进去,打了个结扔在门口,准备出门的时候带下去扔掉。 八点开考,提前半个小时进场,七点半就得到考场。 他住的地方离学校挺近,十分钟就能到,时间还不算太紧张。 上机考试,联网判卷,连笔都用不着带。于笙翻出校服套上,又在厨房里绕了一圈。 窗台上还放着几个苹果,是走了的阿姨拿来的,家里果园种的,说是给他尝尝鲜。他带了一兜子去学校,就剩下了几个,一直放在小窗台上。 被风吹了半个月,已经干得皱巴巴的了。 昨晚刚熬了夜,于笙现在还没什么胃口,也懒得弄饭吃。扫了一眼厨房角落里可怜兮兮摞着的几袋泡面,随手抄了个勉强好看点的苹果揣进口袋,拎着垃圾出了门 A市五所高中,三中一直以乱中有序的校风、稳定的处分记过率和升学率强势垫在了一众普高末尾。 偏偏又跟市里顶尖的省重点高中坐落在了紧邻的片区。 两所学校校风迥异、生源天差地别,校门背对着背好像离了十几公里远,后墙却偷偷摸摸地你挨我我挨你,中间只隔了两条街。 两条街都是商业步行街,商贩直接面对好好上课或是专心逃学的学生,充斥着网吧、KTV和各类廉价的小商铺,是个熙熙攘攘且无比混乱的地方。 混乱到每次出了什么事,都一定是三中学生惹的。 于笙套着三中校服,打了今天的第十七个哈欠,绕过了朝过往学生热情兜售逢考必过套装的小摊。 这种直接依托于学生的商业街,在寒暑假会很明显的萧条下来。但今天是全市统考的日子,早早就有不少商贩特意出摊,道路两旁挤满了卖东西的临时摊位,让原本就狭窄的路况直接又拥挤了一倍。 “孔庙出品,逢考必过!” 摊主很热情,举着手里的三角尺套装迎风招摇,一句追一句吆喝:“塑料的两块,铁的五块!带抛物线透视图,考场上至少帮你省下半个小时!” “考试必备神器,一看就会用!” “买就送书签,考试锦鲤,包过包涨分!” …… 招呼声响,彩头一套接一套不带重复的,没过多久,就有几个学生扛不住诱惑,犹犹豫豫凑了过去。 于笙揉揉耳朵,特意多绕了大半个圈。 做生意的比谁都精明,卖学习用品从不招呼三中学生,穿件校服就能省下不少的麻烦。 这种考试不会有什么好事,说不定就是这个创新那个竞赛的初层选拔,专门把那些好学生骗走圈起来,一个暑假都得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于笙今天就是来闭着眼睛瞎蒙的,绕过乱七八糟的摊位,买了两个包子一袋豆浆,直奔学校后墙。 学校后墙栏杆上有个豁口,这么多年都没被修上,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翻墙的三中学子。 于笙家就在学校后面那一片新建的高档小区,要是从前门绕,少说也要半个小时,从后面翻墙就只用十分钟。 高中生涯,在能在早上足足多睡二十分钟这种福利面前,一切不准翻墙的规定都是纸老虎。 于笙轻车熟路,踩着点绕了后墙半圈,找了个清净的地方,叼着豆浆,打开装着包子的纸袋。 包子是新蒸的,热气腾腾,还有点烫。 于笙倒了个手,刚咬开豆浆的塑料袋喝了一口,原本僻静的角落忽然喧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