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1章:中山乐氏 (第2/2页)
赵桓子起事驱逐了赵献侯(赵浣)而自立,一年以后,赵桓子又死了,赵国的大臣们兴事杀了赵桓子之子,重新迎接赵献侯来临朝执政,这长达几年的内乱,削弱了赵国的实力,于是中山武公便趁机鲜虞族顽强抵抗赵、魏两国,又联合齐国,彻底摆脱了赵、魏两国的控制。 数年后,中山武公过世,其子「中山桓公」继位,桓公年幼,不恤国政,因此遭到了魏国的进攻。 当时,乐羊是乃魏国国相「翟璜」座下的门客,因此当魏文侯决定讨伐中山国时,翟璜推荐了乐羊担任攻伐中山国的主帅,与当时仍在魏国的「吴起」一同率领魏军讨伐中山。 s在一些史料上,可能会称这场仗是晋国派兵攻伐中山,那是因为魏、韩、赵三家此时虽然已经瓜分了晋国,但周王室还未承认这三家的诸侯地位,要等到魏灭中山后大概四年后左右,周威烈王才册封魏、韩、赵三家为诸侯,介时,魏、韩、赵三国才被世人所认可。所以在此之前,晋国仍然以名存实亡的形式存在着。 值得一提的是,乐羊与翟璜当时是有一段恩怨的,据说是乐羊的儿子「乐舒」在战场上杀死了翟璜的儿子「翟靖」。 此事约发生在赵国内乱夺权时期,即赵桓子驱逐赵献侯(赵浣)而自立。 这件事的起因,在于赵鞅见长子「赵伯鲁」资质平庸,不足以担当重任,便将君位传给了小儿子赵无恤,即赵襄子。 而待等赵襄子立嗣时,他觉得父亲将君位传给自己的举措不合“宗法”,便决定将君位还给兄长赵伯鲁一系,于是他并不册立太子,且将兄长的儿子「赵周」封为「代成君」,准备将君位传给后者。 没想到赵周年纪轻轻却死在赵襄子面前,于是赵襄子最终将君位传给了赵周的儿子赵浣,即赵献侯。 然而,此举引起了赵襄子亲生儿子赵嘉的不满,后者驱逐了赵浣,自立为君,即赵桓侯。 赵国的大臣考虑到赵桓侯继位并非是赵襄子的本意,便联合起来杀死了赵桓侯,再次迎赵献侯继位。 而中山国就趁着赵国这场内乱,率兵攻伐赵国,希望借此击败赵国,脱离赵国的控制。 那时赵献侯刚刚恢复君位,见赵国在内乱中元气大伤,难以抵挡中山国,便以割让「智邑(今永济)」为条件,向魏国请求援助。 于是魏国便派吴起率军攻伐中山国。 正是在这场战争中,翟璜的儿子翟靖,被此时担任中山国将领的「乐舒」所杀,且魏军无功而返。 乐羊的儿子乐舒,为何会在中山国担任将领呢? 这件事,就连中山乐氏一族的族长也说不清楚,据乐氏一族内部的猜测,乐舒大概是在魏文侯的女儿公子倾嫁到中山国时,作为沿途护送的一名魏卒前往中山国的,此后因为能力出众而被中山文王看重,成为了中山国的将领。 值得一提的是,同为魏国攻伐中山国的两位名将,乐羊也好,吴起也好,皆是善于统帅军队的将领,但“私德”却同样为人诟病,吴起有“杀妻求将”的污名,而乐羊呢,则也有“乐羊啜羹”的污名。 所谓“乐羊啜羹”,即是在乐羊、吴起二人率魏军攻伐中山国的期间,当时初继位的中山桓公,为了逼迫乐羊退兵,便用其子乐舒作为要挟,没想到乐羊不愿因私废公,于是中山桓公便将乐舒杀死,烹成rou羹赠予乐羊。 没想到,乐羊为了表达他对魏国以及魏文侯的忠心,竟将亲儿子烹成的rou羹喝完,由此传开了“乐羊残忍食子”的恶名。 就连此前颇为欣赏乐羊的魏文侯,也因此与其渐渐疏远。 但即便如此,为了奖赏乐羊的功劳,魏文侯还是册封乐羊为灵寿君,并将灵寿作为乐羊的封邑。 至此,乐氏一族便在中山灵寿安家落户。 待等到二十余年后,成为一次亡国之君的中山桓公在困境中成长,立志复国。 当时乐羊已死,桓公以诚恳的态度得到了乐羊之孙、乐舒之子「乐池」的原谅,拜后者为将相,复辟中山国,联合齐国对抗赵魏两国。 于是,乐氏一族便成为了中山国人。 直到如今,赵国再次覆亡中山国,乐氏一族便又成为了赵国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