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子的自我修养_第2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节 (第3/3页)

喜欢的孩子才会上心。

    就在昨日,留京的四爷送来了八百里加急的折子,道是浑河河水泛滥,百姓遭受水灾,情况比之前想象得严重,望皇阿玛明察后早做决断。

    看着低头吃rou的殷陶,康熙突然又想起了这茬儿。

    十二几个眼看着就到了娶福晋的年纪,日后也是要入朝的,提前叫他们熟悉一下这些事情也是应当的。

    康熙把四爷奏折上的事情同殷陶一说,而后对着殷陶询问道:“浑河距离咱们营地倒也不远,你觉得朕该不该绕路过去亲自看看灾情如何?”

    殷陶记得从前在a大经济学院念大学时候,同样是推行新政策,学院一把手和学院二把手想出来的点子,推行力度就不一样。

    在政事上更是如此。

    虽然就殷陶自己而言,是不愿意多赶路的。但就这件事情上,康熙亲眼去看过的河堤意义上终究是不同的,当地官员修筑河堤的力度和用心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他们不过绕上一段小小的路程,受益的却是万千百姓。

    殷陶想了想,把刚才的论点稍稍拓展后组织语言做了说明,而后给出了肯定答案——儿臣认为理当要去。

    康熙欣慰地点了点头。

    第二日,天康熙又召见直郡王、诚郡王和五贝勒,将昨日问过十二阿哥的问题再次同几人一说,依然询问几位皇子要不要拐道去浑河看看。

    这时候自然是大哥直郡王先来。

    直郡王不大懂康熙是什么意思,他这几年在军队里待得时间更多一些,极少思考这些同政事相关的问题。

    直郡王隐约觉得,康熙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且浑河距离营地的确不远,过去看一看也是应该的。

    但他又转念一想,万一皇阿玛心中其实不想去,就是想借着他们的嘴说出来,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再说了,蒙古几位王爷都在等着接见,脖子都望长了,在盛京行宫当中已经拖了几日,再拖拉上好几天才能抵达似乎也有些说不过去。

    还是依着皇阿玛的想法最是稳妥些。

    想到这里,直郡王回答道:“皇阿玛是万民之主,英明决断,儿臣不及。一切但凭皇阿玛安排,儿子只听皇阿玛吩咐。”

    康熙脸上表情不见变化,转头看向三爷:“三阿哥,你怎么看?”

    三爷内心想法和直郡王差不多,既然大哥已经定下了调子,照着做下去总是无功无过。

    “一切但凭皇阿玛做主。”

    五爷也跟着道:“还请皇阿玛圣裁。”

    面对着如此拿不定主意的三个孩子,康熙突然怀念起了务实的老四,若是胤禛此时在这儿,定然会劝他以百姓为先。

    说起来,十二这孩子也是个好的,起码有自己的想法,心思单纯,也知道心疼百姓,日后培养起来给太子做个帮手也不错。

    最终康熙还是决定亲自去浑河看看。

    等到康熙下旨绕路行进浑河后,三爷才又品出了些味儿来。

    赶路途中,三爷有些不确定地问五爷道:“你说皇阿玛是不是原本就定下了主意,那日寻我们并不为询问我们意见,而是想要考验一下我们?”

    五爷早把那事儿抛之脑后了,反正从小到大这么多年他从来都没考好过,所以觉得没差。

    “三哥别想太多,皇阿玛估计就是收到折子心里有事,所以叫我们来问问,既然皇阿玛如今拿定了章程,咱们只管照着他的吩咐去做也就是了。”

    三爷望着前头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官道摇了摇头。

    真的是这样吗?

    四爷折子当中所言不错,浑河灾区的情况的确非常不乐观,康熙就地考察后,发现百姓因为水灾没有收成的缘故,竟然以水藻为食。

    康熙不顾周围人劝阻,亲尝水藻后感叹百姓艰苦,即刻下令着于成龙、王新命前来浑河修坝赈灾。

    康熙今年巡幸塞外比往年时间更早一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