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节 (第1/3页)
第39章 齐人之福(怨偶) 听说朝臣们弹劾贵妃,始作俑者贵妃的娘家成国公府也被喷成了筛子,纷纷力主打压此等权贵的嚣张气焰,以平天下仕林清流还有世家的怒气。皇后心下舒服得很,外面那些流言也是她让承恩侯私下去推动的。 贵妃被禁足倒也不愿意坐以待毙,支使身边的宫女去说动,想着召辛氏女入宫,加以安抚劝说,也许就能了了此事。 好在被皇后身边的人盯着及时发现,禀报给了皇后。 而皇后先是去告诉了皇帝,又缓声劝道安玄公正卧病在床,留孙女在身边侍疾尽孝心。皇家就这么急匆匆地宣召入宫中,未必脸面太难看,传出去了还不知道会被说什么样子,误以为皇家威逼欺负弱质女流。 皇帝听了这话,也觉得很有道理,不但去了寿安宫同太后说一声,“这些事还请母后暂且不要再管了。” 顺便还延长了贵妃的禁足时间,让她安分一点,好好反思己过。 传召辛盈无果后,皇后非但没有加以责难,还派人赏赐了不少东西,包括各类珠玉珍宝还有许多内库的珍贵药材。 这样一来既不失皇室体面,又表现了对安玄公这位德高望重大儒的敬重关怀。 皇帝也觉得皇后行事周到,颇有大家风范远胜过贵妃。 而在皇后身边的人也有不解,何不等太后和贵妃将辛家姑娘传召入宫,事情闹得更大些再去阻止,好唱个红脸,也能让贵妃更没脸一些。 皇后嘴角微弯,笑意间却带着讥讽和寒意,贵妃最蠢笨的一点,是还不知道得罪了安玄公和天下士林意味着什么。 打从辛家姑娘退婚开始,成国公府和安玄公就结下了不可化解的仇。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这就给了承恩公府拉拢示好安玄公的可能。 她为辛家姑娘挡下来自皇室的麻烦,一来感谢因为她退婚引发的风波,而给了皇后和承恩公府打击削弱贵妃以及背后势力的机会,二来也是给安玄公施以人情,而这份人情日后便能用得上。 皇后相信以安玄公疼爱孙女的表现来看,想必一定会记住她的真心善意的。 —— 最后安玄公‘撑着病体’上表陈情的一篇辞赋,更是掀起了此次赐婚风波的最高潮。 安玄公是受世人景仰的学问大家,通经史也极善辞赋。他这一篇《悯幼》寥寥数百字,却是字字如泣血般,令人潸然泪下。 文章先是自叙了一下出身往事,辛氏虽是历经数百年的诗书礼仪大族,但到他这一代已然人丁凋零,门衰祚薄,年少时更是茕茕孑立,没有父兄旁亲扶持。好不容易在学问上有所作为,又成婚生子,人到中年,发妻与独子儿媳就早早撒手人寰,只留下一个孙女与他相依为命。 可怜他孙女如他一般福薄,外无叔舅挡风,内无父兄遮雨,孑然一身犹觉单薄。 写及此处,安玄公笔锋一转,又说道老夫的孙女年幼时起便十分孝顺贴心,令他得以承享天伦之乐,为人又聪慧灵秀,实在是个世间少有的好姑娘,故此他辗转反侧也想为孙女找个好归宿。 奈何为人所误,生出许多是非毁誉来,实在不是老夫所愿意看到的。 文末安玄公言辞间表露心生黯然退意,自觉人已老迈,病体不堪,打算带着孙女回江南祖宅养老,安度晚年,也好远离这些是非纷争来。 凡是听过看过这篇文章,无不大生同情,怜悯之意。 字字句句可见安玄公的舐犊之情,令人万分动容,甚至泪湿巾衫。 安玄公名满天下,受世人景仰,立学授道数十载,这个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世人唯独忘了他也只是一个年近七十,膝下只有一点骨血的可怜老人。 这篇《悯幼赋》不就帮忙提醒了一下世人。 虽说是有意卖惨,但其情其意却是真的,何尝不是安玄公心中的担忧呢。 而安玄公的孙女辛盈,也成为了世人眼中清白无辜,才貌出众又极为孝顺的女子。 在这个古代世界,一个‘孝’字就能压过所有的不是来。 大众舆论往往是偏向于弱者的,若说先前他们是为安玄公受辱而愤慨不平,那么现在就是直指成国公府仗着权贵身份,宫里还有贵妃娘娘撑腰,欺凌孤寡老弱。本就淡泊名利的安玄公也被逼得要离开京城,回江南安守残生。 而赐婚的皇室也相当于成国公府的帮凶。 这篇辞赋文章感人至极,不说传世,但至少本朝终结之前,都会有人记得。也就是将成国公府长长久久地钉在了耻辱柱上,这个仗势欺人夺人夫婿的污点再也洗不掉。 别看安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