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节 (第2/5页)
的对不遵守卫生的人的重罚,正是这种重罚加上良好的卫生清理,才使得新加坡有了花园城市的别称。那怕就是在后世的中国,也曾有那么一段时期,是依靠罚款来维持城市的卫生,但是显然这并不是徐天宝想要的,徐天宝想要的是一个讲究纪律和规则的群体,而不是一个仅只是在表面上讲究卫生的群体,卫生只是一个方面,纪律和经束才是根本。 在严格的管理之下,几个月之后,公司职工生活区的卫生状况果然大为改善。 当然,卫生和医疗是密不可分的,从第一次和沙里飞交手的时候,徐天宝就开始筹备一家厂区医院,主要治疗外伤、传染病防治等基础项目。后来随着厂区家属人员的增多,又增加妇科和产科。后来,徐秀杰来了,徐天宝又通过他的关系,招揽了一些徐秀杰在国内外的医科同学,振华机器公司附属医院就这么城里了。 虽说是一家厂属医院,但是设备却称得上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例如化验室里的设备、x光机、手术床、手术用无影灯等设备,都是通过礼和洋行直接从欧美购买,这让海因里希乐得合不拢嘴。 最后,徐天宝还和徐秀杰联手,用半骗半哄的方式,把徐秀杰的学长、霍普金斯医学院毕业的高才生支文秉从他自己开的诊所里哄过来,成了振华机器公司附属医院的院长。当支文秉稀里糊涂地签了合同之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可跑来医院一看,全套德国、英国进口的医疗设备,顿时傻眼了,当下决定这个振华机器公司附属医院的院长是当定了。 新成立的医院里既没有护士,更没有医生。支文秉亲自把关,从公司的职工子女里挑选了三十个年青的女孩子当护士。支文秉的老婆在洋人医院里当过护士长,便担负起培训新护士的任务来。 这群年轻秀气的护士mm一上岗,就惹得厂里一些光棍隔三差五地伤风感冒,没事就往医院跑。还时常在外面探头探脑,结果负责这个片区的丁开山立刻安排了10个保安队队员在医院附近巡逻,见着鬼头鬼脑的抡起枪伤的刺刀就外轰。 加入北洋 95北洋大臣 北洋大臣,又称北洋通商大臣。清末办理北部中国洋务的钦差大臣。1870年(同治九年)天津教案发生,工部尚书毛昶熙上奏认为,这是由于三口通商大臣无统辖地方之责,地方官不肯协助造成的。经总理衙门议复,同治帝批准,三口通商大臣改由直隶总督兼任,颁给钦差大臣关防。职掌承继三口通商大臣,又有所扩大。除对外交涉、通商、海防事务,还负责办理招商、电报、煤矿、铁路以及训练北洋海陆军、统辖海关关税等事务。第一任北洋大臣是李鸿章,其后王文韶、荣禄分别担任此职,专此责28年之久。 现任北洋大臣正是袁世凯,从小站练兵开始算起,cao劳多年,终于在完成了北洋新军六镇的编练。不久,清政府下令全国新军改称陆军,并统一番号。京旗常备军因是旗兵,地位最高,编为陆军第一镇。驻迁安之原北洋常备军第一镇编为第二镇。驻马厂之原北洋第二镇编为陆军第四镇。驻保定之原北洋第三镇仍为陆军第三镇。原北洋常备军第四镇编为陆军第六镇。驻山东的第五镇改为陆军第五镇。至此,北洋六镇全部编成,袁世凯的军事实力和北洋军阀的基础完全形成。 北洋新军在全国各省新军中人数最多,官兵达7万之众,而且它的武器装备最先进,训练也相当正规,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一支现代化武装力量。更重要的是,在扩编六镇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以袁世凯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北洋派系。 除了六镇军事力量以外,袁世凯又把驻直隶的淮军各营整顿改编为三十九营,名“北洋巡防淮军”(又称“北洋巡防营”),分为前后中左右五路,以夏辛酉、张勋、李天保、徐邦杰、邱开浩分别统带,驻扎直隶各州县,专用于“弹压地方,缉捕盗贼,以及保护陵寝,巡查铁路、电路”。宋庆的武卫左军(又称毅军)共20余营,其中各将弁多系袁世凯先人旧部。1902年宋庆死后,由马玉昆接统,其中八营拨归姜桂题统率,倪嗣冲被任命为营务处长官。至1908年马玉昆死,毅军全部由姜桂题接受,纳入袁世凯的北洋军系统。这样,袁世凯就以北洋大臣的身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