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国子监那些年_第74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4页 (第2/2页)

的匠人。”

    ……

    冯缃一大早上起来就觉心里有些慌,喝了两大碗煎点汤茶药总算是好了些。摸了摸嘴唇上的八字胡,阔步走入印书部。如今他们也算是赶上好时候,新来的祭酒不贪财,满脑子都在学务上,放着印书这块金疙瘩不管。便宜了手底下这帮人,冯缃这几个月的吃拿卡要,比之前几年的都多。

    然而刚刚进屋,他便觉得有些不对劲,仔细一看才发现,屋里许多装饰物都不见了。要知道他们印书虽说是工匠活儿,但好歹与笔墨扯上关系,平日里附庸风雅还是买了许多字画的。

    如今都去哪儿了?冯缃纳闷,越过中厅继续往里走,突然发现前方排了一长串队。

    远处传来一少年清越的声音:“刘三,荆州人士,前几天因京中书院不想额为给钱,强行扣留人家的订的书,最后敲诈了一副人家书院的名画,可有此事啊。”

    刘三哭丧着脸:“确、确有此事,求郎君大发慈悲,小人再也不敢了。”

    僵硬的抬头,冯缃见到前两天被自己敲竹杠的少年正悠闲的坐在主坐,手中拿着的赫然是印书部的账本。

    冯缃:“……”吾命休矣!

    第39章

    初冬, 虽然汴梁城的第一场雪还没落下, 但空气中已有阵阵寒意。因时制宜,街边曾经卖甜水的小贩已有不少人改卖起杂碎汤。

    浓重的胡椒掩盖了脏器的腥膻, 顶着冷风喝上一口,顿时鼻尖冒汗。吴洪才递给小贩三文钱,放下手中的汤碗, 有些忐忑的向里走去。

    没过多久,便见一座三层高的小楼出现在眼前,抬眼望去, 楼上牌匾赫然写着“国子监图书馆”六个大字。

    吴洪才看着怔怔的站在那里,心中五味陈杂。想他年少时,也是远近闻名的少年才子, 老家县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早晚有天会状元及第, 然后平步青云。

    谁知正应了那句话“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从十几岁起他便开始考科举,如今已是不惑之年,依然颗粒无收。前阵子朝廷发布诏令, 为落榜十次以上的年纪比较大的人设立特奏名考试,手谕录取者虚衔, 以慰藉这帮老书生。

    加上恩科, 吴洪才刚好符合条件。但他其实不想参加, 因为这种没什么实质性的职位和权利, 一旦通过了,就表示此人已经放弃仕途了。可回望家中老妻幼子,他到嘴边的话又实在说不出口,犹豫再三,还是长叹一声,顶着旁人异样的眼光去考试了。

    在通过后,原本想着回家乡书院寻个夫子的活计,没曾想刚巧看到朝廷补录官吏。虽说只是个从九品小官,还在一个叫什么“图书馆”未听过的地方,但好歹能留在汴梁。吴洪才使了些关系,总算是成功上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