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节 (第3/4页)
。按照嫡长制的惯例,当然应该立李成器,然李隆基立有大功,并兼智谋过人,他甘于屈于李成器之下吗?若李隆基不甘心,久必为乱,那么对国家极为不利。其实这也是一个老问题,即是立长还是立贤。从韦安石的内心来说,他虽对刘幽求等李隆基手下近来的飞扬跋扈不满,然仍倾心于让李隆基来当太子。看到皇帝发问,韦安石心中斟酌了一番徐徐说道:“陛下,储位之立关系重大,臣以为大乱之后,早立太子可以进一步稳固大势,亟需立之。” 李旦点点头,又问萧至忠道:“萧卿,你以为呢?” 萧至忠出班躬身奏道:“陛下,臣赞同韦公之言,希望早立太子。自周以降,立嫡必长,所以绝庶孽之窥窬,塞祸乱之源本,可见立储之重要。” 韦安石听到此话有些刺耳,他不待李旦说话,躬身奏道:“陛下,我们今日谈论是否现在立太子,而非究竟立谁。臣以为,立储之事非皇家私事,其事关国运,陛下须万分持重,可与勋戚及重臣商之,然后决之。” 李旦道:“你们皆说现在可立太子,这也是群臣的意思了?”他环视下面一眼,就见群臣皆躬身赞同,他接着说道,“既如此,就按韦公的意思,朕与勋戚和重臣商量此事,以早日决之。” 此后又有数位大臣奏事,早朝很快散去。李旦命韦安石留下,让他入侧殿一起说话。 李旦坐在侧殿内的几案之后,几案前面为韦安石准备了座位。韦安石入殿再复叩拜,李旦示意其坐在自己面前。韦安石躬身道:“陛下今日非昔日藩王之身,臣不敢坐。” 李旦笑道:“韦公,你昔在相王府,我未将你视为下属,实待你以亦师亦友之礼。我今日当了皇帝,你也不可生分了,你难道不知道我的性子吗?我们照旧吧。” 韦安石只好依言坐下。 李旦道:“我将你留下,还是想与你商议一下立太子之事。储位亟须早立,此事不用再说。我想问你,这个储位究竟由谁来领?” 韦安石不假思索道:“今日朝堂之上,萧至忠其实已说出最简单人选,立嫡长为储君嘛,则唯有宋王成器可以领之。陛下今日单独召见老臣,显然心中还有犹豫,臣妄自猜度,陛下肯定在想平王隆基之事。” 李旦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啊,若立大郎为储君,三郎会如何想呢?这一次诛灭韦氏拥我为帝,说到底还是三郎的功劳。” 韦安石笑道:“是啊,平王有大功在身,实为一等一的治国人才。按说吧,宋王有长兄之风,其沉静敦厚实为仁义之人,立其为储君亦为优选。只是这宋王与平王相比,治国的智谋与才具就落在下乘。陛下现在犯难,其实在立长与立贤之中摇摆。陛下视老臣为知心,请问陛下到底倾心于谁呢?” 李旦摇摇头,在那里沉默了半天,方才缓缓说道:“我想立大郎!萧至忠说得对,立嫡长为储君,实为塞祸乱之源本。若立三郎为储君,其他兄弟会如何想呢?韦公,你熟知前朝掌故,高宗皇帝与濮王泰的才具相比,谁能占优呢?” “禀陛下,臣研读史料,知道高宗皇帝以仁义著名,所以太宗皇帝立其为储。” “不错,太宗皇帝立高宗皇帝为储时,曾向群臣说过,他之所以立高宗皇帝,是想告诉后人,储位非经营所得。那濮王泰之所以被贬,空负才具在身,缘于他始终想经营储位,甚至不惜吓唬其弟高宗皇帝。” “陛下所言甚是。陛下若立宋王为储,将置平王于何等境地呢?” “我想好了,可给予三郎最高的爵位,赏给他更多的食邑,以此来安慰其心。” 韦安石闻言不语,李旦见状催促道:“韦公,你以为如何?” 韦安石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请恕臣直言相触。陛下若如此行之,臣觉得如此情景似曾相识。” “嗯,你可直言,我不怪你。” “当初高祖立建成为太子,然太宗皇帝为秦王时,其开疆拓土所战皆捷,大唐的天下多是其跨马夺来,高祖皇帝不断赏赐,最后将秦王封为天策上将,此位仅屈于高祖皇帝和太子建成以下。陛下,您能拿出天策上将类似的地位来赏平王吗?” 李旦摇摇头,说道:“我不能。” 韦安石接着道:“其实太子建成的文才武略仅仅略逊于太宗皇帝,实为超卓之人。他因为身为太子坐拥京城,所以少了太宗皇帝攻城略地的功劳。陛下若立宋王为太子,那么宋王与平王今日之境遇,实与太子建成与太宗皇帝当日相类似。当高祖皇帝起兵太原的时候,太子建成和太宗皇帝分掌左右军杀向京城,最后还是太子建成所率队伍最先攻破京城。臣斗胆说,宋王至今未有尺功,未经任何磨炼,其才具绝对比不上昔日的太子建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