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_第7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6节 (第3/4页)

一死,他们再无主使之人,因而大多归附我朝,此即为张守珪的天时。”

    李隆基闻言,心中顿时大为妥帖,笑道:“朕见你兼知兵部尚书过于忙累,就想让张守珪回京。你此番话说得甚有道理,也罢,就依卿所言吧。”

    李隆基顿了顿又笑言道:“嗯,萧规曹随,宋卿倒是紧随姚公步伐没有偏差呀。”

    宋璟躬身言道:“臣以为,只要于国有利,前任规制不必推倒重来。陛下,人若继任之后往往鄙视前任所为,以彰显己身之能,窃以为此举实属愚蠢无比。人之智力,大致相同,只要忠心办事,则其所为多是殚精竭虑而来,若推倒重来,既费心智,且新法儿未必比旧法更好。”

    “嗯,规制长期施行,不动辄折腾,于国有利。”

    “对呀,其实不急于擢拔张守珪,臣也有机心。张守珪年纪轻,心中向上之欲最盛,陛下若早早将之升于高位,极易产生懈怠之情。”

    “哈哈,朕说不过你,就依卿所言了。”

    且说李瑛被封为太子,因年龄太幼,朝会时立在一侧闻听父皇与大臣议事,实在难明其意。李隆基遂对姚崇嘱咐道:“太子年幼,还是以劝学为主。”

    姚崇退位中书令之后,倒是恪守为臣之道。只有李隆基询问时才就事谨慎作答,对其他朝政之事从不妄评片言只语。他对辅佐太子还算上心,每隔一日,即要入东宫教授太子。李隆基看到姚崇年老腿脚不便,特赐乘舆允许其在京城行走。

    姚崇这日入东宫之后,太子李瑛执拜师礼向姚崇行礼。姚崇看到李瑛的脸上有两道泪痕,惊问其故。

    李瑛泣道:“姚公,学生今早入宫问安,就见母妃病了。”

    姚崇宽慰道:“人食五谷岂能无病?待太医院差人调理,相信丽妃定能痊愈。”

    “姚公有所不知,母妃今日见了学生,全身无力地将学生揽入怀中,泪流满面道:‘为母身子实在虚弱,儿呀,你年龄尚幼,我若不好,让我如何忍心啊。’姚公,她如此说话是不是将死了?”

    姚崇斥道:“丽妃无非有些小病,定可痊愈,你不可胡思乱想。”看到李瑛那幼嫩的面庞,他心里又大起柔怜之情,遂好言抚慰。

    李隆基新宠武惠儿,顿时把专宠多年的赵丽妃丢在身后,姚崇对此事当然心知肚明。他暗自思忖道,丽妃能歌善舞,身子实在健康无比,且其年龄未及三十岁,若果然有病,大约还是从心病而起。然皇帝宠爱何人,外人终究无法可想,姚崇慨叹之余,唯有暗自叹息而已。

    姚崇唤人替李瑛擦去泪痕,然后师生对坐,姚崇开始逐字讲解《礼记》的内容。李瑛起初静不下心,渐渐心绪趋平,专心听讲并逐段吟诵。

    如此接近午时,外面突然有人喊道:“圣上驾到,太子速速迎候。”

    姚崇和李瑛急忙起身出门,就看见李隆基的舆驾正行过中门,遂跪倒在地拜迎。

    三人入殿后,李隆基与姚崇归于座上,李瑛侍立一边。李隆基说道:“朕刚才与宋璟他们说了一会话,忽然念起姚公,就想来东宫瞧瞧姚公在干些什么。”

    姚崇道:“臣正在教授太子《礼记》,太子实在聪颖,已将《礼记》背得甚熟,臣讲解之时也能领悟。”

    李隆基道:“《礼记》内容博大精深,瑛儿若能明白一二,已属不易。记得《中庸》篇载夫子语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姚公教授瑛儿时,固然要识文断意,然让他养成如此学风才最为重要。若瑛儿有此学风,则可自学自研经籍,其功倍之。”

    姚崇闻言起立躬身答道:“陛下圣训,微臣谨记。”

    李隆基挥手令姚崇坐下,转对李瑛说道:“瑛儿,你先到侧室自行修习一会儿,朕要与姚公说话。”

    李瑛走后,李隆基诚恳说道:“朕此来东宫,一来想瞧瞧你们,二来也想征询几件要紧事儿。”

    “陛下请讲,微臣但有所知,不敢不言。”

    “嗯,刚才宋璟他们前来请求推行括户之举,朕答应他们了,姚公如何看?”李隆基此后把括户的事儿详细说了一遍。

    姚崇闻言,当即跪倒在地,叩首道:“陛下,请接受臣拜,此为陛下和国家之福啊!”

    李隆基起身将姚崇搀扶起来,然后归于座上,责怪道:“我们君臣说话,不用行如此大礼,你屡屡如此,实在麻烦,今后不可如此。”

    姚崇道:“臣之所以称贺,实为陛下选人眼光超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