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_第13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7节 (第1/4页)

    他们到了第三日,果然将石堡城拿下。是时,斜阳夕照,城门前的唐兵尸体堆积如山,其尸体相叠竟然到了城墙垛口处,后续唐兵正是踏着尸山攻入城中。大战过后,城门前血流成河,腥风弥漫,夕阳与血色相映,实在狰狞无比。

    战后检点人数,是役死者三万五千人,伤者无数。

    哥舒翰经此一役,将吐蕃人压迫后退三百里。他派兵固守石堡城,又在赤岭筑城为塞,两城遥相呼应,使吐蕃人不敢妄动侵扰之心。哥舒翰此后又在辖区中再历数战,名气愈大,隐然超越了王忠嗣,当地的民谣盛赞哥舒翰: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哥舒翰在石堡城激战正酣的时候,吉温已将事情办妥返回长安。他得了李林甫的授意,不再刻意替董延光隐瞒战情,其与哥舒翰写就的奏书很客观地叙述了实际战情。

    这亦为李林甫的本事,时刻关注李隆基的态度变化,进而调整自己行事的尺度,至于牺牲何人,却与李林甫无关。

    李隆基看了哥舒翰与吉温的奏书,心中若有所思;待此后看到攻取石堡城的捷报,哥舒翰不敢隐瞒其中伤亡情况,李隆基方悟王忠嗣当初持重的原因,就对王忠嗣有另外一番心思了。他于是召来李林甫和陈希烈,有了如此一番谈话。

    “董延光败绩,欲将责任推至王忠嗣身上,实在可恶。如今王忠嗣已在狱中羁押多日,该是了结的时候了。朕今日召你们前来,就想议论此事。”

    李林甫听吉温转述核查情况,再思皇帝心意,明白王忠嗣此次已然逃过大难,遂禀道:“董延光不识地理,一味猛攻,由此劳师败绩,伤折不少,确实有罪。其败绩后不思罪愆,反将责任推至王忠嗣身上,则错上加错,应予惩罚。”

    陈希烈毕竟心实,说道:“看来石堡城确实易守难攻,此次哥舒翰虽将城池攻下,却折损甚多。董延光不识深浅,由此败绩……”

    李林甫知道皇帝不喜听到这等话语,遂打断陈希烈的话头,说道:“哥舒翰领兵攻城虽伤折一些,毕竟将城池拿下。董延光不识大势,败绩后还攀诬他人,岂为不识深浅了?”

    陈希烈不敢再吭声。

    李林甫又道:“陛下,董延光有罪难赎,王忠嗣也难辞其咎。哥舒翰此次得圣意催促,虽人员伤亡多一些,毕竟将石堡城攻了下来。如此看来,石堡城并非如王忠嗣所言那样坚不可摧,他此前提调四镇之兵,大可稳妥排阵,循序攻取。王忠嗣若早奉旨意,定能将石堡城拿下,伤亡也会少许多。”

    揣摩圣意,用自己的话将皇帝的心思说出来,此为李林甫的能耐。经过此案的一番折腾,纵使王忠嗣有帅才将能,李隆基说什么也不会再让他回到军中,他于是说道:“好吧,就如李卿所言,王忠嗣与董延光皆有过失,就将他们贬为某郡太守吧。”

    皇帝的这句话,就为王忠嗣之案一锤定音,李林甫当初筹谋这件事儿的时候,其首要者意在太子李亨,捎带将王忠嗣拿下。如此结局虽非李林甫之愿,然王忠嗣被贬为太守,从此与军职无关,也就翦除了太子的最大强援。

    李隆基又道:“哥舒翰此次攻城有功,就擢授其为河西节度使吧。李卿,朕这些日子想起你此前说过的话,看来任番将为边将,其利甚大啊。如今安禄山在东北境连奏凯歌,哥舒翰又新建功,前时高仙芝攻破小勃律,实为例证。”

    高仙芝被授为安西节度副使之后,安西节度使夫蒙灵詧即令其带兵攻打小勃律国。

    小勃律国位于葱岭之西,都城设在孽多城(现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城)。小勃律国起先为大唐属国,后来吐蕃势强,且与大唐交恶,吐蕃拉拢小勃律国,将公主嫁给小勃律王苏失利为妻,小勃律国由此归附于吐蕃,与大唐绝交。吐蕃此后以小勃律国为落脚点,进而控制了西北二十余国,使大唐的西域之路从此断绝。此后数任安西节度使(包括夫蒙灵詧)皆明小勃律国的位置重要,多次领兵攻打,皆无功而返。

    高仙芝就带领一万兵马杀向小勃律国,封常清时任节度判官,郭子仪为振远军使随同远征。他们过拨换城,入握瑟德,经疏勒,登葱岭,涉播密川,路上千辛万苦,历百日后到达特勒满川。

    特勒满川的西南端有一连云堡,即为小勃律国的北方堡垒。其堡中驻兵千余,堡南又以山为栅,驻兵九千以为呼应。若拿下此堡,即可挥兵直指小勃律国都城。

    其时为夏秋之间,特勒满川本有积水,夜来又来洪水,满川成为一片汪洋。高仙芝与当地土人叙话毕,第二日杀牲祭川,然后令将士身带三日干粮开始涉水。他们到了连云堡前,小勃律人并不防备,乍然看到水中出现了唐军,顿时惊为天人,遂被一鼓而擒。高仙芝此后统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入小勃律国都,将国王及吐蕃公主俘获,并令封常清将他们解往长安。

    经此一役,西域诸国知道吐蕃势落,遂有七十二国纷纷向大唐归附。

    高仙芝班师回到安西四镇,夫蒙灵詧得知未经过自己认可,小勃律国国王已被解往长安,就认为高仙芝抢功,顿时勃然大怒。因高仙芝为高丽人,夫蒙灵詧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