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被弹劾,进京 (第3/3页)
他开口说道“你这次给朕惹的麻烦可不小,金国使者借此事来我大夏借题发挥,让朕很被动,朕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得为你这么个小孩子背黑锅,朕的心里是有些不痛快的,你给朕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前因后果一字不落的说给朕听。” 李孝诚丝毫不敢隐瞒,将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一五一十的说与了李思听,他甚至把完颜古力的事情都讲给了李思,甚至还胡说八道说完颜古力喜欢自己云云。 李思听后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明日早朝你也要参加,届时把这些话再向朝臣们说一遍。” 李孝诚连忙应是,随后退了出去。 在李孝诚走后不久,有人前来禀报李思,那人只是在李思耳旁小声的说了很短的几句话,随后便转身离去,李思听后则是露出了很是玩味的笑容。 第二日早朝,李孝诚跟随朝臣大部队上朝。 他就跟在李靖的身后,问道“二哥,你说我会不会有麻烦?你也给我出出主意。” 李靖还是那副谦逊有礼的样子,说道“我也不知道,一切得看陛下的,如果时机合适的话,我会替你求情的。” 李孝诚一想,得,说了跟没说一样,李靖就这么个性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找他帮你一些小忙,他很乐意,但是遇到大事的时候,他确实是属于那种更乐得自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那类人。 李孝诚现在都有点后悔用系统召唤他了,他感觉这是自己给自己召唤了个对手,很是郁闷。 众人在奉天门前广场上站定。 李思在太监的搀扶下来到奉天门前龙椅上坐下,一众文武大臣先是跪地磕头山呼万岁,而后太监才开口高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话是惯例,天天这么喊,但是天天都有事。 大臣们按部就班奏事,开始的事情跟李孝诚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他也没什么兴趣听,这小子就差站在那里睡着了,这个他可真不是装的,一来是他很累,还没缓过来乏,二来就是真的没兴趣了。 他大哥李雄还多次好心提醒他站好,不然他真就容易两眼一闭,成为大夏有史以来第一个在上早朝的时候在广场上睡大觉的人。 早朝终于接近了尾声,也终于有人站出来说正事儿了。 时任御史言官的范浩出班奏事,倒也没发生什么列举李孝诚几大罪状那种情况的出现,他也就是说了李孝诚几句,诸如轻启战端,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该严惩之类的话语而已。 话虽然不多,但是列举的罪名可不小,如果坐实了,那杀头都不为过。 这时李孝诚的大哥李雄站了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范大人的话有失公允,虽说李孝诚的确是杀了五百名金兵,但事出有因不可不察。” 大将军铁傲一看李雄都说话了,自己作为太子党的一员大将,自然也得表示表示,于是他也开口说道“臣也觉得,李孝诚殿下所作所为并无不妥之处,臣反而觉得,殿下他不该罚反倒是该赏,毕竟这次歼灭五百金兵,确实称得上是一场比较漂亮的胜仗。” 铁傲说完又有几位朝廷重臣出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总之就是说啥的都有,就是没有一个说该如何处置的,最终大家只好抬头看着皇帝李思,等着李思来做个最终的裁决。 李思先是笑了笑,然后开口说道“看来,我们李家,第三代比第二代强。” 这句话一出口就算是一槌定音了。 李思继续说道“李孝诚此次有功无过,有功就得赏,之前他是校尉之职,统领千百人,既然现在立了功,那就累功升为旅帅吧,继续驻守鞍城,散朝后立刻回鞍城不得有误。” 李孝诚一听这话,心里便乐开了花,他没想到自己非但没受罚,反而还升了官。 李孝诚连忙跪下磕头谢恩。 只是李孝诚心里也纳闷儿,因为他实在看不出到底是谁在整自己,刚才大哥李雄可是帮自己说话了的,李靖也没落井下石啊,其他的二伯,三伯,五伯,前两者生的是女孩儿,五伯家孩子又太小,他们几人是没理由坑自己的,李孝诚是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好在总算是虚惊一场,接受了李雄等一众人的祝贺之后,李孝诚丝毫没做停留,午饭都没吃,带着高宠,打马出城直奔鞍城而去,他现在是一点儿都不想在这里多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