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节 (第2/2页)
药服下就能痊愈。 结果煎药服下,一点效果都没有,晚上仍旧高热不退。 莲心不停地换湿帕子降温,张氏急得团团转。 待到凌晨时,林秋曼的体温稍稍降了些,谁料上午又开始烧了起来。 张氏怕出事,忙命人去把周氏请了过来。 周氏叫人去请石板桥的何父过来瞧瞧,他认真地看了看昨儿开的药方,说道:“这药方没问题,二娘的高热就是伤寒引起的。” 周氏心急道:“可是服了药为何还烧成这般,反反复复的,人都烧迷糊了。” 何父:“退热需要一个过程,周娘子莫心急。” 接连三天林秋曼都烧得迷迷糊糊,有时候甚至说胡话。 周氏坐不住了,张氏吞吞吐吐道:“小娘子难道是撞邪了?” 周氏:“???” 张氏当即把程娘子的事情细细讲了,听得周氏心急火燎,毛躁道:“那程娘子死后连法事都没做,二娘去祭拜,会不会被冲撞了?” 张氏拍大腿道:“老奴也是这个想法,要不然请个神婆来瞧瞧?” 周氏:“这样烧着也不是个办法,你赶紧去请来瞧瞧。” 下午神婆来朱家院驱除邪祟,说院子里阴气太重,需要阳气镇邪。又说林秋曼八字弱,被一个女郎缠住了,要来索她的命。 听到此,周氏差点哭了,张氏恐慌道:“那女郎定然就是程娘子!” 莲心害怕不已,东张西望道:“这可怎么办啊,难道院子里真有鬼魂?” 几人被吓得惶恐,那神婆一本正经作法,嘴里念念有词。 还别说,她一阵法事鼓捣下来,林秋曼的烧居然退了。 周氏又惊又喜,高兴道:“真是灵验!” 结果傍晚烧得更凶险了,林秋曼一个劲儿呓语说她怕。 整个朱家院被搞得兵荒马乱。 也亏得李珣心血来潮从政事堂那边过来,待他回到隔壁院子,听说林二娘病了,官帽未摘,斗篷未解,直接进朱家院看情况。 周氏等人没料到晋王会来,连忙仓促接迎跪礼,李珣边走边问:“什么时候病的,怎没人来知会一声?” 莲心哭丧道:“回殿下,小娘子已经烧了好些日了,请过两个大夫来瞧,服了药也不见好,反反复复的,时好时坏。” 李珣微微皱眉,走进厢房,闻到一股子香灰纸钱的味道,困惑问:“屋里头烧纸了?” 周氏忙道:“二娘高热不退,下午请了神婆过来,说撞了邪祟,被一个女郎给缠住了,又说院子里阴气重,需要阳气镇邪,给做了法事……” 她的话还没说完,李珣就不耐打断道:“胡说八道。” 见床上的林秋曼脸颊绯红,他坐到床沿,也不讲男女大防,自顾伸手摸她的额头,蹙眉道:“陈叔。” 老陈走了进来,李珣吩咐道:“得劳烦你亲自走一趟,去把太医院的金恒请过来,就跟他说我病了,急症。” 老陈应声是,便下去办差。 李珣瞅着屋里的三个女人,觉得脑壳大,他训问莲心道:“你家小娘子高热不断烧了三四天,平日里见你这般机灵,怎么这回就不知道来晋王府跟吴嬷嬷说一声?” 莲心跪到地上道:“殿下训得是,奴婢知罪。” 李珣嫌弃道:“把门打开通风透透气,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里头烧,这人还没死呢,烧这些玩意儿作甚。” 周氏尴尬得面红耳赤。 床上的林秋曼迷迷糊糊呓语,李珣附耳去听,声音很小,没听清楚。 瞧见床头上悬挂的红线铜钱,李珣伸手摸了摸,匪夷所思问:“这挂在这里做什么用的,辟邪的?” 莲心忙解释,“回殿下,是小娘子特地挂的,打赢一场官司,就挂一枚铜钱,她说一枚铜钱就是一条命。” 不知怎么的,听到这话,李珣的心底竟有些触动。 他又扭头瞥了一眼林秋曼,再伸手摸她的额头。 烧了这么多天,到底还是有些担心,怕把脑子烧坏了。 “是怎么病的?” 莲心把过程粗粗讲了一番,李珣啐道:“上回还咒我比她死得早,自个儿却这么不经事,还不知道谁先死。” 此话一出,周氏和张氏恐慌地跪了下去,周氏哆嗦道:“二娘放肆惯了,冲撞了殿下,还请殿下饶了她这一回。” 李珣没有吭声,亲自拧了湿帕子放到林秋曼的额头上,吩咐道:“去备晚饭,我从政事堂回来还没用。” 张氏和周氏匆匆出去了。 二人吩咐庖厨备晚饭,周氏拍了拍胸口道:“我的天爷,可吓死我了。” 张氏高兴道:“晋王来了就好,有主心骨。” 周氏:“他平日里也常来吗?” 张氏摇头,“不常来,不过是有把咱们小娘子放到心上的,对小娘子极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