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2节 (第1/2页)
华阳给了些药资,又命家奴把他送回家,这事情才算了了。 混乱场面总算恢复了秩序。 林秋曼在这里蹭了顿午饭,华阳打算再扩充纺织和印染技艺。 林秋曼觉得可行,跟她出了些主意,二人又聊了一个多时辰才散了。 回到朱家院,听到家奴说女狱卒王大娘送来口信,若得空明日可以去牢里看看齐娘子,她有话要说。 第二天一早林秋曼便去了一趟,还带了些糕饼给她。 齐娘子很是感激。 王大娘搬来椅子供她就坐,林秋曼边坐边道:“上回你说与马大郎私通的那个女郎右肩上有一块红褐色胎记,可是属实?” 齐娘子点头,“属实。” 林秋曼又问:“平日里朱婆子与你们走得近些,是吗?” 齐娘子:“朱婆子人挺好的,无儿无女,同村也会多照顾一些。有时候她会拜托马大郎送些柴禾,家里若是有多余的,会分些给她,她也不占便宜,会回礼,一来二去便熟络了。” 林秋曼若有所思,“我派人去打听过,朱婆子靠纺织营生。” “对,她的纺织是公认的好,也有不少乡邻去学,我也曾去瞧过,但脑子笨,没学会。” “如此说来,朱家是有其他邻村人往来的了?” “有的。” “平日里马大郎会与其他邻里往来吗?” “极少,他性子沉闷,不爱说话,跟个闷葫芦似的,不善言辞。” 林秋曼摸下巴,心里头隐隐有了思路。 齐娘子又接着道:“我反反复复回忆那天晚上的情形,那个女人身材娇小,应该不是同村的。” 林秋曼正色道:“我也曾打听过,那晚并没有村民发现有女郎在外头。”又道,“你闹了这么大的动静出来,不少邻里都来你家看情形,如果是外来女郎,指不定会被人们碰上。” 齐娘子没有说话。 林秋曼:“你仔细想,这么冷的天,她一个女郎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心急的,偏偏无人知道她的存在,要么就是同村的回了家,要么就是躲藏了起来。” 齐娘子有些心急,“那要怎么才能把她找出来呢?” 林秋曼安抚道:“你莫要着急,我有法子把她挖出来,不过急不得。”顿了顿,“现在还未过元宵,如果那女郎是已婚妇,家里还得团聚呢,不会这么快漏马脚的。” 齐娘子恨声道:“我真是恨,昨儿大哥来探望,说母亲因为我的事病得更重了,急得我心急火燎,愈发懊悔当时怎么就没忍住脾气。” 林秋曼劝道:“现在悔已经晚了,且沉住气,再给我些时日。” 齐娘子很不好意思,“还得劳烦二娘多多跑腿了。” 林秋曼:“我既然接下了你的事,定会尽全力给你办得漂亮。” 两人又说了阵子,林秋曼才离去。 王大娘送她出去,说道:“齐娘子这案子很是棘手,只怕不易翻弄清楚。” 林秋曼倒有耐心,“慢慢来,马大郎是个慢性子,你跟他是急不得的。” 年后林秋曼还没回过林府,顺便过去了一趟。 周氏很是欢喜,拉着她问长问短。 林秋曼冲她发牢sao,周氏听过后,说道:“那到底是等级森严的高门大户,哪像咱们这些门户,比不得的。” 林秋曼摆手,“我就是个贱骨头,随性惯了,还是自家宅院好,那门户高攀不起,也不愿去受那个罪。” 周氏忧心忡忡道:“你这事可真是棘手。” 林秋曼:“我管不了这许多,反正那几天憋死我了,一点都不痛快,那土馒头一点人气都没有,我是绝不会进去做那馒头馅儿的。” 周氏被她的用词逗笑了,“说得好像晋王不是活人似的。” 林秋曼:“府里头严谨刻板,跟他的性子一模一样,毫无乐趣。年三十那天晚上让我一个人守着一桌子菜,可把我给气乐了。阿娘你说我一个人过什么年呀,后来我好说歹说,才破了规矩把管事的几个娘子找来凑热闹。表面上大家都挺和睦,实则等级森严,规矩多,谁都不会僭越。” “听你这一说,确实有些压抑。” “可不是吗,晋王一去政事堂,偌大的府邸空荡荡的,家奴们各司其职,就算你天天逛那园子也总有腻味的一天。我只要一想到那日子,就浑身发毛,你说跟坐牢有什么区别?” “……” “我反正是打死都不会进府的,过那样的日子,还不如现在就抹脖子来得痛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