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节 (第4/4页)
亲情,眼圈不由自主地便是一红,险险些就此落下泪来,忙掩饰地低下了头,强作镇定地回答了一句,只是话里的颤音却透露出了他内心的激动。 “受了寒?那可轻忽不得,来人,去,传碗姜汤来。”李治一听李显受了寒,立马就有些急了,忙不迭地呼了一声,自有侍候在一旁的小宦官领命前去御膳房传姜汤不提。 “儿臣……儿臣多谢父皇隆恩。” 耳听着李治温和的话语,李显强忍着的泪水不由地便淌了出来,哽咽不已地感恩着——尽管李显如今尚无法定位自个儿的身份与状态,可与李治间的父子关系却是变不了的事实,数世为人的李显自是清楚自己这个父亲性格懦弱,实在算不得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也算不得是一个合格的好丈夫,更很难说是个合格的好父亲,但其对于子女的疼爱却完完全全都是出自真心,丝毫不掺杂半点的虚伪,而这,在诡诈的帝王之家是少有的稀罕,由不得李显不感慨异常。 “傻孩子,跟父皇客气个甚,唉,你母后在里头都已半天了,还没个动静,朕这心里头可着实放心不下,唉,但愿一切顺利才好,罢了,罢了,不说这个了,显儿去跟你兄弟们一道等着好了,朕这就进去看看。”李治絮絮叨叨地吩咐了李显几句,心里头还是牵挂着待产的武后,抖了抖大袖子,便想要向后殿走去,可方才走了两步,却又黯然地停住了脚,焦躁万分地原地转起了圈来。 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望着自家父皇那进退维谷的焦躁样,李显不由地便想起了历史对高宗的盖棺定论,心中难免又是好一阵子的嘘唏,可这当口上显然不是大发感慨的场合,李显也就只能是暗自叹了口气,拖着脚向一旁行了去。 “臣弟见过太子哥哥,见过六哥。” 心里头可以感慨万千,可面对着斜躺在软榻上的太子李弘以及昂然而立的璐王李贤这两位兄长,李显却不敢有丝毫的失礼之处,规规矩矩地大礼参见道。 “七弟不必如此,平身罢,这天冷得慌,七弟可须当心些,莫要病了,那便不好了。” 太子李弘是个很随和之人,虽贵为太子,却从不在一众弟弟面前摆架子,唯一的缺憾就是身子骨弱了些,这几日雪大风寒,受了些凉,可又因着武后临产,身为儿子,不能不来此表示关切,只能强撑着坐软榻来此恭候消息,这会儿见李显给自己见礼,立马温和地笑了起来,虚抬了下手,示意李显不必多礼。 “臣弟多谢太子哥哥关爱。” 无论前生还是今世,李显对李弘都颇为亲近,这一见李弘未语先笑,心中自是一暖,笑着谢了一声,站直了身子,便要走到李弘身侧。 “七弟,你是怎么搞的,每回都是你到得最迟,这惫怠性子不改改,将来如何能任大事?” 李显方才站直了身子,尚未来得及移步,站一旁的璐王李贤冷不丁地便是一通子训斥盖将过来,登时便令李显狠狠地噎了一下…… 第三章生死两重天(中) 唐高宗李治一生风流,于女色一道索求颇多,然则子息却并不太多,出生于世的也就只有八子四女而已,其中属安定公主命运最悲惨,方才出生一个月,便被武后生生掐死,以此构陷王皇后,而长子李忠自永徽六年被废黜了太子之位后,前几个月刚被赐死,不算尚未降生的太平公主,眼下仅有七子二女,泰半皆是武后所出——十四岁的五子李弘,十二岁的六子李贤,十岁的七子李显以及年仅三岁的八子李旭轮,诸子中最聪慧者便是李贤——李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少聪慧,五岁能文,七岁能诗,有过目不忘之能,素为群臣称道,才华可谓出众,只是性格过刚,量略小,每遇不平,必鸣之。 李贤虽是少年才高之辈,可李显却从来就不喜欢李贤这个哥哥,无论前生还是今世都是如此,兄弟俩每次见面,总要闹出些不愉快,大体上来说,挑起冲突的都是盛气凌人的李贤,可闹到最后,吃了亏的往往却是弱势的李显,若是往日,李贤这么一训斥,李显必然不甘示弱,非得出言反讥不可,一通子争吵下来,辩才不及的李显大多都是以哭泣而收场,然则今日李显心中纷乱,实无心跟李贤斗嘴,也不想在此时挑起甚事端,这便淡淡地点了点头,二话不说地便走到了李弘的软榻边,垂手而立,就宛若不曾听到李贤的指责一般。 “哼,甚子受了风寒,这就是懒,既知身体弱,为何不cao练,庸人!” 这一见李显不吭气,李贤顿时有种一拳打到了空处的失落感,脸色不由地便阴沉了下来,瞪了李显一眼,不依不饶地训斥道。 无聊!如今的李显早已不是原来的李显,有着三世的记忆在,又岂会被李贤这等小孩子过家家的把戏所激怒,甚至连看都懒得去看李贤一眼,不动声色地站在了原地。 “六弟,这话怎能如此说,七弟有恙,我等做兄长的该多体贴些才是。” 李显不说话,靠在软榻上的李弘却看不下去——李弘一向身子骨弱,时常卧病在床,最听不得的便是这个“体弱”二字,此际听李贤如此说法,摆明了有将其一并扫将进去的意思在,纵使李弘性子再柔和,却也忍不下去了,这便眉头一皱,有些子不悦地开口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