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节 道教建立 (第3/6页)
草木、井灶、污池,犹皆有精气,况天地为物之至大者,于理当有精神则宜赏善而罚恶。但其体大而网疏,不必机发而响应耳。”(《微旨》。)又云:“山无大小,皆有神灵,又有老魅。”“入山无术,必有患害。”因此而著诸符。然又曰:“天地之情状,阴阳之吉凶,茫茫乎其难详也,吾不必谓之有,亦不敢保其无。”(《登陟》。)则于此等说,特过而存之耳。于说之不能决者,过而存之,而又明著其存之之意,正见其立论之矜慎,亦非迷信也。 然此等议论,究尚未足登谈玄者之堂。故神仙家之言,又有更进于此者。《抱朴子》首篇《畅玄》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来焉莫见,往焉莫追。乾以之高,坤以之卑。云以之行,雨以之施。胞胎元一,范铸两仪。吐纳大始,鼓冶亿类。”以宇宙万物,皆一玄之所弥纶,几乎哲学家一元之论矣。然又云:“玄之所在,其乐不穷,玄之所去,器弊神逝。”则似又岐形与气而二之。又引《仙经》述贞一之说曰:“一有姓氏、服色。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或在人两眉间,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也。此乃道家所重,世世歃血,口传其姓名耳。”又述其师说曰:“一在北极大渊之中。道术诸经所思存念作,可以却恶防身者,乃有数千法,亦各有效。然思作数千物以自卫,率多烦难。若知守一之道,则一切除弃此辈。故曰:能知一则万事毕也。”又曰:“玄一之道,亦要法也。无所不辟,与贞一同功。吾内篇第一名之为《畅玄》者,正以此也,守玄一复易于守贞一。守贞一有姓字、长短、服色。曰玄一,但此见之。初求之于日中,所谓知白守黑,欲死不得者也。然先当百日洁斋,乃可候求。亦不过三四日得之。得之守之,则不复去矣。守玄一并思其身分为三人。三人已见,又转益之,可至数十人,皆如己身。隐之显之,皆自有口诀。此所谓分形之道。左君及蓟子训、葛仙公所以能一日至数十处,及有客坐上,一主人与客语,门中又有一主人迎客,而水侧又有一主人投钓也。”(《地真》。)此则不成语矣。盖以其仍受旧说之牵率,故如此也。《齐书·高逸传》云:杜京产,杜子恭玄孙也。世传五斗米道。与同郡顾欢同契,欢为道教中名人。其答袁粲之难曰:“神仙有死,权便之说。神仙是大化之总称,非穷妙之至名。至名无名,其有名者,二十七品。仙变成真,真变成神,或谓之圣,各有九品。品极则入空寂,无为无名。若服食、茹芝,延寿万亿,寿尽则死,药极则枯,此修考之士,非神仙之流也。”(《齐书》本传。)其说较葛氏弥有进矣。然如此则无体。无体则辛苦修为,谁受其报?此必非俗情之所能甘。抑无拟人之神,以资崇奉,而徒皈心于虚寂,亦非俗情之所能喻也。此虽无负于哲理,而必不能成为宗教,故建立道教之士,又必别辟一途焉。 一切迷信若方术,果何以结合之,使之成为一大宗教乎?曰:文之以当时通行之哲理,更益之以佛说之虚诞,其要道也。观于《魏书·释老志》及《隋书·经籍志》之说,而道教之所以成为宗教者,思过半矣。《魏书·释老志》曰:“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授轩辕于峨嵋,教帝喾于牧德,大禹问长生之诀,尹喜受道德之旨。至于丹书紫字,升玄飞步之经,玉石金光,妙有灵洞之说,如此之人,不可胜记。其为教也,咸蠲去邪累,澡雪心神,积行树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升天,长生世上。所以秦皇、汉武,甘心不息,灵帝置华盖于灌龙,设坛场而为礼。及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斋祠跪拜,各成法道。有三元、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诸神,咸所统摄。又称劫数,颇类佛经。其延康、龙汉、赤明、开皇之属,皆其名也。及其劫终,称天地俱坏。其书多有禁秘,非其徒也,不得辄观。至于化金销玉,行符敕水,奇方妙术,万等千条。上云羽化飞天,次称消灾灭祸。故好异者往往尊事之。”《隋书·经籍志》曰:“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大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说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所度皆诸天仙上品。亦有大上老君、大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转共承受,世人莫之与也。所说之经,亦禀元一之气,自然而有,非所造为。亦与天尊,常在不灭。天地不坏,则蕴而莫传,劫运若开,其文自见。凡八字,尽道体之奥,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天尊之开劫也,乃命天真皇人,改啭天音而辩析之。自天真已下,至于诸仙,展转节级,以次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