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2章 那个年代 (第1/2页)
到了五年级,孩子们就已经长大了,这会儿都是八周岁入学,已经十三岁了。 孩子大了,事情就多起来,纷争也多起来。 打架开始变得频繁,也开始拉帮结伙,打架厉害的同学在班级里开始做威做福,在其他同学面前趾高气扬。 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和社会上的小青年接触,有些学生开始向着小混子发展:这个时候会感觉很牛逼。 年纪差不多但已经不再上学的男孩子会没事就聚在学校门口和周边,和五六年级的男生互动,抽烟,喝酒,打架,偷窃,对着漂亮的女同学吹口哨。 甚至堵着五六年级的女同学要求处对像。其实就是带出去祸害了,这个时候哪里有人生的规划,都是图着一时玩乐而已。 学校的老师也管不了,家里大人也不知道。 长得漂亮的丫头往往都被盯上被威胁。这些混子不会意识到他们坑杀了女孩子的一生,也不会去负这个责任,他们只是图自己开心。 班级里比较调皮的,爱打架的自然形成一个小圈子,而不打架爱学习的是另一个小圈子,相互看不顺眼。 张兴军开始频频打架。 他其实是属于学习好的学生,但是倔犟的他不想挨欺负。有人惹上来就打回去。 张兴隆就属于那些受欺负的同学,他不敢打架。 于是张兴军就在一点一点扩大打架的范围:惹到自己的要打,惹到小伙伴的要打,欺负弟弟的更要打。 在这个年代,不管是学校里还是社会上,也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打架都是‘私事’,不会报官,也不会告状,讲的是报仇。 今天你打了我,明天后天我再找机会打回来。 很多时候打架其实都没有什么具体的原因,甚至打架的本人都记不清,但打着打着就真打出仇来了。 只要家里有男孩子的,沙袋,杠铃哑铃,刀枪棍棒这些在这个时代都是必备的,还有自己打造的九节鞭这样的高端武器。不用别人督促,每天都会自觉的cao练苦练。 一群人凑在一起也会不时的会武:举重,打沙袋,摔跤,或者掰手腕比力气。 偷盗行为越来越多,守着厂矿,能偷的东西不要太多,什么弄出来都是大笔的钱,公交车上火车上的小偷小摸拎包抢夺也有点泛滥。 这些都是发生在这个年代相当普遍的事情。 好玩的事情是,一直到00年以后,东北的社会治安都是全国最好的地区,即使在最乱的那几年,这边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没受到什么影响。 小孩子也好女人也罢,三更半夜一个人走走夜路都没有丝毫的心里负担,也确实不会发生什么问题。起码本溪是这样的。 …… 年底的时候,孙家老四回来了。 其实,老百姓根本分不清劳改和劳教的区别。 劳教并不属于刑事犯罪,行使的也不是刑法,属于治安处罚。不用经过法院审判,属于是公安机关直接处理的非刑事治安案件,也就是说,被劳教的人违法但没犯罪。 就好像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