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大神金声 (第2/3页)
势逐渐减弱,到了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优势损失殆尽,明廷对建州女真的政策由最初的镇压,改为了复辽,情形不可同日而语! 虽说袁崇焕向崇祯立下了“五年复辽”的军令状,但此时的大明朝堂,早就漫延着一股后金不可战胜的畏惧情绪,“建虏”带来的军事压力是压在大明君臣心头上的一块巨石,很多人对“复辽”的结果都打了一个问号。 但现在不一样了,后金军居然绕过了袁崇焕的关宁锦防线,直扑京师,八旗兵胯下的战马铁蹄震得大地尘土飞扬,这一刻谁还敢高枕无忧,夜夜笙歌? 很多文官犹如无头苍蝇束手无策,只能躲在家中祈祷京师的城防坚固,后金军不善攻城! 所以,在众人都把抵御后金的希望寄托于孙承宗、袁崇焕以及各路勤王大军的身上,而这位名叫金声的翰林院庶吉士,竟然敢站出来自荐练兵,还要出城杀敌,这在他的很多同僚心里,都不由生出了一丝疑问,这金声是想要出风头,还是真的书生意气? 那么,金声是否是因为书生意气用事,头脑一时热血上涌才站了出来,但在崇祯同意其所求后,心中又后悔了呢? 不过他为人读书还是蛮厉害的, 夫终日读圣贤之书,不知所学之何事。一朝享君父之禄,莫识此恩所从出。朝廷不辞贱,所欲则唾手而得,得且有名;军旅不辟难,所惮则掉臂而行,行亦有辞。过则归己,实或负戾,而强说人以无罪;功则称君,非有诚节,而敢贪天为己力。大率近时之沿习,未保今者之悉去。---《廷试策》 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才对得起朝廷的栽培;然而,当下的官场习气,却早已把“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抛却脑后,只在意自己的清名,溜须拍马成为立足官场的根本,如此,怎么能够为君分忧,为国解难? 文臣一旦失去了造福百姓的初心,武将一旦失去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这样的官场,即使君王再善于纳谏,也无法真正实现大明中兴。 故而,要想拯救大明官场的风气败坏,拯救大明的未来,吏治才是根本! 吏治虽是根本,但也不能忽视民生艰辛,也不能落下对社会风气的整顿。 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同时,如果任由不良的社会风气占据大明社会的主流,将会导致大明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堕落,这样,也不利于明君中兴天下。 臣来田间而有见也,赋豪民之田,莫不什五;贷富室之息,率尽倍称。而督农陇畔,非有田畯;追客蓬门;但闻胥吏。又其甚而椎埋啸聚之杰,正不尽出于饥寒。臣入都门而有见也,趋竭报谢之节日,顿长安之骑传空引满之欢;澷劳庖宰之治,至于息偃在床多对妻妾及其出入,风议半为恩仇。推其故,而丛脞庋阁之事反不尽繇。---《廷试策》 古代文人的最高理想是什么?以天下为己任! 故而,无论是继续发扬由两宋传承下来的程朱理学,还是推崇和传播在自己的社会环境下催生的王学(王阳明心学),都标志着明朝文治大兴。 文治大兴之下,有理想有抱负的明朝官员,自然也就把宋代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社会责任! 正因为如此,明朝才诞生了一批批名声显赫的名臣、谏官,如:方孝孺、解缙、杨士奇、于谦、商洛、王恕、李东阳、夏言、高拱、张居正、海瑞、袁可立、孙承宗、杨涟等等,莫不如是! 金声虽然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