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二章:大明的新地南洋省 (第1/2页)
1654年的南洋,巴达维亚这个地名已经不存在了,转而这个城市正式为改名为“椰城”,当地的土著习惯叫它“椰加达”。 作为大明新南洋省的首府,这里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政府部门。和国内的行政衙门不同,这里的衙门有诸多的新部门建立,而且是作为实验性质的存在。这里的法律和行政方法都和国内有诸多的区别。 除了皇帝作为最高权力的存在之外,施琅这个总督其实并不能一言而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南洋省有地盘的大明勋贵太多了。大部分他都惹不起,所以南洋省施行的居然是议会制。 曾经有人对南洋的制度存在异议,但是朱由检却压下了国内的舆论,鼎力支持了施琅。为了帮助施琅顺利稳定局面,大明皇帝甚至把自己的政策研究室都派给了施琅。 自大明得到南洋之后,大明皇帝朱由检规定,所有海贸南移到南洋交易。 这一举措没有让国内的制造商赚到太多钱,但是催生了一大批的远洋贸易商人和海运业的发展。大量的商人购入了新式大海船,专心于把国内的商品运送到南洋,然后跟海外商人交易。 这种生意比在国内做实业可是赚钱多了,许多有头脑的商人都在纷纷把主业转向海运。因为太多人下南洋了,导致南洋对所有大明商品的需求剧增,这无形中又推动了国内商品生产的有限发展。 南洋的大开发,等于是一个循环,虽然是有限的贸易进出口循环,但是毕竟让大明的贸易从内陆开始走向海洋。 天气很炎热,椰城的建筑工地上已经酷热难耐了,德耐特光着脚板踩在石子上,guntang的石子烫得他脚底的老茧一阵阵的发痒。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不停地流淌,这个白皮肤的汉子早已经变得有些棕黑,除了眼睛和头发的颜色之外,他和当地的土著从肤色上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椰城的工地上,干技术活的都是华人,在这里也只有华人才懂真正的技术。干粗活的都是当地的土著以及一些很少的荷军战俘。白皮肤的西洋人其实很受南洋省的欢迎,尤其是远洋船员。只要能遵守南洋的法律,拿一个南洋省签发的出入证明,都能在南洋自由通行。 但是,习惯性过欧洲式海盗生活,不守规矩的欧洲人,会被南洋政府抓捕,然后判刑。南洋的法律很苛刻,但是也很简单。要么直接吊死,要么就服苦役,没有别的惩罚。起初吊死的不在少数,后来连服苦役的都变的少了。 南洋省签发的出入证明只适应于南洋,最北到大明的万生屿截止,再北就不让西洋人北上了。万生屿并不归属南洋省,而是归入大明琼州管辖。那是大明的腹地。 德耐特已经劳作了一年多了,要不是他的身体底子还不错,恐怕早就被压榨干了。这样热的天气里,他需要推着一种华人称之为独轮车的小车,运送沙子和水泥到工地上。水泥掺沙,加水,搅拌,这一套活计德耐特已经干得很熟练了。如果他不做将军,他依靠这个手艺现在也能养活自己了。 那些土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