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1章 纵向扩容 (第1/2页)
eb服务器的研发,还有王路对第二智慧科技程序员的洗脑,都挺成功的。 但是生物计算如果想要发售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林奇来到了王路的办公室,刚好杨翰林也在这里。 “我们的软件开发的还是不错的。”林奇和两个人打了声招呼,对公司的开发者做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我们的生物计算机还有一个问题。”话锋一转林奇聊起了生物计算机。 “嗯,确实还有一个问题。”三个人都表示生物计算机还有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物计算如果想推向市场,现在它的机箱有点大,如果我们能把生物计算机做成像水果笔记本那样的大小就好了。”王路一语道出了现在生物计算机存在的问题。 “没有办法,生物计算机是新型的计算机,以前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能把生物计算弄成和普通的主机大小似的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杨翰林也说出了生物计算机做成这么大的原因。 “不管怎么样,不能优化的和普通笔记本那么大,我们就一直优化迭代,开发新软件。”林奇觉得如果推出来一个不成熟的产品那不是第二智慧科技的风格,所以如果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林奇宁愿压着不推出来。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先推出来一部分面向企业用户的,放在机房里面用的机器,至于面向个人的,也可以推出一部分,毕竟还是有用户用台式机的,至于小型化我们继续慢慢的优化。”王路想起来了另一种解决方案,他觉得生物计算机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有更大的用途,但是并不是个人用户就完全不用台式机,林奇应该是陷入了思维误区。 “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我没有想到这层。 如果我们能优化为笔记本大小,那生物计算机的目标用户将更广泛,可以面向所有的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林奇高度赞扬了王路的想法。 “也只能这样了。不知道你们对于现在互联网公司的架构有什么看法?比如异地多活,负载均衡什么的?”林奇又问了一个问题。 “这个我比较了解,异地多活是因为网络和机器的问题,还为了防止地震等自然灾害,而出现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是按照地区,比如在燕京和南云两地各建立一个机房,每个机房都部署了业务的全套代码。 业务数据离那个地方近,就写入哪个机房。不过自从我们的量子通信技术大规模的应用之后,因为网络造成的灾难已降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但是像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不是量子通信能保证的,如果某个地区的机器因故比如都断电了,浸水烧坏了,如果没有备份,这些机器所承载的业务将不可用。所以异地多活确实有存在的意义。 而负载均衡,我们单从服务器方面来说。比如一个业务的使用人数大量增加,流量突然剧增。工程师第一时间想到的恐怕就是加机器了,如果原来是100台服务器,那么就再加100台服务器。 现在这个过程可以用放在云服务器上,基本可以在几分钟就完成这个过程。 但是他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