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9章 (第1/2页)
对这些人要求不高,只需要他们学会看温度计,背熟手册上各类木料的加工数据就ok。至于其他问题……会有一位窑将24小时值班的。 …… 木料干燥出窑后,就进入加工阶段。眼下由于没有电,所以加工木料全部是手工cao作,在穿越众看起来效率很低。然而这种效率在所有的明人和荷兰人木匠眼中,已经是超级速度了,无它,唯钢锯尔。 中古时代的金属加工技术,和后世人们常见的钢锯条完全是两个概念。经过低温冶炼后的,充满杂质的熟铁块被铁匠打制成锯条。 这种廉价的日用品自然不会用到所谓的“百炼”手艺,所以随时随地需要修齿的软铁条,以及硬度同样感人的其他木工工具,是造成这一时期房屋,船舶,家俱等物品价格高昂的元凶之一——费工。 穿越势力所用的“进口物资”,由于只需要考虑体积,而不需要考虑价格,所以在质量方面是尽可能走病态路线:普通的碳素钢锯条不需要,含钒的高级模具钢制造的机制锯条才是眼下这些中古木匠手中的神器。 坚硬的,合抱粗的青冈木被大锯轻松拉成木板和木桩,无比顺手的刨子很快将木板推出光滑的平面,中外木匠们在惊呼连连中爱不释手地抚摸着手中的工具,然后准备好好打造一些艺术品家俱出来练个手先。 然而这时候凶残的昆仑老爷出现了。老爷把几张大纸钉上工棚墙面,纸上面有用蓝色墨线画出来的工件图,所有竹材和木料都被限定成几种固定规格的工件,蓝线画出的工件图是工匠们从未见过的三视图,一目了然,规格清晰。 最后,按照人头,每一位大工都领到了一套包含钢卷尺在内的测量工具,并且被告知:尺在人在,尺丢头丢。 第97节 居者有其屋 赤崁新区很快收到第一批建材。这里原本已经寂寞下来:简易码头建好后,大部队改在窑区上班,新区只留下少数人,每天在美丽的滨海岸边硬化着地球表面。 随着建材到来的还有建筑工和人数不少的穿越众,今天的样板房工程很重要,所以由专业人士郑洋洋主持。 郑洋洋名字听起来像个二代,其实他是个木匠。高中毕业就在老舅的木器厂上班,后来有一段时间跑去美帝那里打黑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墨西哥工友一起给人搭木屋,也算是学贯中西。 郑洋洋的年龄在穿越众里面算是小字辈,只有25,但是在木结构建筑上人家可是猴群泰斗——其他搞砼基础,扎钢筋的货一抓一把,玩木器的还真没有。 在郑洋洋电动大喇叭指挥下,工人们喊着号子,首先把8根经过表面碳化处理的木桩钉入地面,这8根桩子两两相对,组成一个长方形。 方型木桩的规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