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立论之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的 (第2/2页)
长的实践过程中,对商品—市场经济的认识还是有所发展的,如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有部分商品的存在,毛泽东三次提出利用商品生产(1949年、1956年、1960年),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补充”(即:(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2)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的,但是同时有一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的。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3)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但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以更多地利用市场,但是总体上都没有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一次比较是指邓小平最早从历史的曲折中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也借鉴了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并上升为理论。1979年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肯定了社会主义利用市场经济焕发活力并加快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做了大胆对比,他自己讲“前十年为后十年准备”,他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我们的优点是全国一盘棋,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缺点是经济搞得不活,市场搞得不活。计划和市场处理得好,我们就发展有利,处理不好就糟。之后至少有12次论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他的基本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必须加快生产力发展,具体观点有:(1)市场和计划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市场是手段,不涉及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质的规定下可以运用市场经济为之服务。(2)根本出发点在于市场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也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是当作方法来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搞这些改革,走这样的路,已经给我们带来可喜的结果。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3)社会主义应当吸取人类一切有益的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因为就发展社会化生产力方面,两种制度的国家有共同遵循的规律。(4)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可以用,既不能用计划排斥市场,也不能用市场排斥计划。(5)国内的社会主义经济可以有条件地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内容。(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点是“四个坚持”,即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结合,可以减少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即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 大体上说,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经过了4个阶段:(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形成阶段(1978—1992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全面确立阶段(1992—200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党的十四大确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进一步完善阶段(2003—2012年); (4)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习近平同志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2013年至今)。历史表明,社会主义必须同市场经济结合才能释放更多的优越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成果。 到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好不好?回答是:问题不少,但成就是主要的。我们用不到40年的时间使经济从世界的第十位跃居到第二位,让世界对中国人刮目相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路走对了,这就回答了“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立论之本是什么?立论之本不是本本,而是实践,这是我们的方法论。我们考虑问题要学马克思主义不错,但是学习什么?学习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学个别结论,要立足于实践研究问题。我们给学生讲课时,学生提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看?”他们是我们伟大的导师,但是从唯物论、认识论来看任何人都有局限性,它的个别结论我们可以触摸,这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伟大的创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