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页 (第1/2页)
伏德听着听着,眼睛慢慢睁大了。 “如何?”刘协笑问道。 伏德擦了擦额上汗水,迟疑道:“这……”又看了一眼小皇帝,“这的确是《河图》《洛书》中的谶言……” 可是书里没说主人公是眼前的小皇帝啊。 刘协仍是微笑着,问道:“《河图》《洛书》是怎么来的?” 伏德乃是饱学之士,立时便答道:“乃是光武帝派人收编著书而成。” “那不就是了。”刘协老神在在道:“等日后朕再派人重新编写一番,后世再看,便也是书中早有的谶言了。” 伏德哑口无言,领会了小皇帝的精神,俯身道:“臣这便派身边家仆,往民间去宣讲。” 刘协拍拍他肩膀,笑道:“这是朕派给你的差事,可不要给别人知晓。连大姑母都不可。” 伏德点头,道:“那若是母亲问起……” 有什么事情是刘协必须屏退旁人,只同伏德说的呢? 刘协道:“你就说,朕是问你愿不愿意到朕身边来做郎官。” 伏德点头,又生出了新的问题,道:“那我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呢?” 刘协笑吟吟看着他,道:“你说呢?” “愿意?”伏德觑着皇帝的面色,试探道。 刘协满意了,解决了滞留在洛阳城的最后一桩大事,摆驾回宫,准备西行入长安。 朝廷西迁这日,正是暮春时节。 蔡邕望着皇帝缓缓驶过的车驾,转身往太学走去。 太学门前,立着两列壮阔的石碑,在正午明媚的阳光下,闪着圣洁雍容的光。 蔡邕走到第一枚石碑前,以手指轻抚上面的字迹,犹如慈母爱抚婴孩。 先帝时,因经籍距著述时日久远,易被庸人牵强附会,贻误学子,蔡邕便主动请缨,与一众同僚好友,考察正定《六经》文字。这石碑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他当初用朱笔写好,又请匠人凿刻的。 “你也来了。”卢植自石碑后转出来,他也是当初一同校订之人。 两位昔日好友对望一眼,想起当初石碑初成之时,立于太学门外,每日来摹写的学子络绎不绝,一天之内,便有上千马车来往于此处,将太学门前堵得水泄不通。 忽忽不过十数年过去,朝廷西迁,太学府中已空无一人,天下的学子也不再往洛阳城中来,反倒是四处逃避战乱饥荒。 唯有这冷硬的石碑,依旧矗立在太学门前,犹如源远流长的大汉文脉。 “你听说义真(皇甫嵩字)将军之事了么?”卢植问道。 皇甫嵩到底没有听儿子的劝阻,仍是闻诏而至,几乎丧命于董卓之手。好在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