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节 (第1/3页)
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温蕙的衣裳都有了着落,可以省下不少银钱。 “这南边的料子真好看啊,咱们青州城都没有卖的吧?”丫鬟们赞叹。 黄mama叉腰:“小心别弄脏了!还有,剪裁的时候千万记得要放量!姑娘还要继续长个子的,一定要放出量来。裙子下边先折着缝进去,万一再长了,可以放出来继续穿。” 嘱咐完丫鬟们,她又念叨:“这花纹好看是好看,只是颜色都太清淡了些,小姑娘家家的,就该穿红挂绿的才喜庆。” 温蕙抚着那些鲜亮素雅的衣料,想起了陆夫人穿的衣裳也都是这样淡淡的,猜想:“我瞧着陆夫人穿衣裳也是这样的色调,可能陆家人就喜欢这样子的吧,或者是南边就流行这样的。” “姑娘说得对。”黄mama眉开眼笑,“就得这样,得多用心,揣摩夫家的喜好。多用心,这日子就能过得顺。” 年长女人们对她的这些教导简直是见缝插针,温蕙点头表示受教。 手底下还抚着随陆家节礼一并来的一只匣子。 已经看过了,一对碧玉镯,一副多宝璎珞,一支蝴蝶穿花簪。那簪头的蝴蝶翅膀还一颤一颤的。 还有南边“碧玉妆”的胭脂水粉。这名号温蕙只从贺小姐和馨馨那里听到过,说在京城常被买断。没想到这么快,温蕙就见到了实物 匣子里还有一封信,封上一笔好字。从温夫人那里过目的时候,温夫人就“咳”了一声,挥挥手:“拿去给她。”并没有拆开检查。 她还道:“陆家姑爷是个有分寸的孩子,人家可是有功名的。” 果然陆睿十分有分寸,信里没有什么不能对人言的东西。他说他现在在江州的三白书院读书,结交了许多朋友。又讲了江州与余杭的许多不同,和当地一些特有的物产、风俗。 十分地光风霁月。 末了,他问她上次给她的书可都读完了?他说本来还想再给她准备一些,但身边人说新娘备嫁有许多活计要做,会很辛劳。 他想了想没有必要,可以等她以后去了江州再慢慢读,反正一辈子还长呢,有的是时间。 他还说,那些东西稍稍准备就行了,江州水系发达,交通往来,十分繁华,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到时候还缺什么,在这边买就是了。 “勿要辛劳过度,针线亦不要于灯下做,最易伤眼。婚期匆忙,来日方长,且宽心勿虑。” 从前霍家四郎也给她写信。但他信中的语气全然是哄孩子的语气。他送给她的东西也都是孩童喜欢的玩意,他从不曾送过她钗环首饰、水粉胭脂。 当然也是因为从前她的确只是个孩子。 而陆睿,是实实在在将她当成一个大人,当成一个女子,当成自己即将过门的妻子来看待,来关心。 温蕙抚着这匣子,心头又被那一丝丝的甜融化了,那些偶尔泛起的困惑、迷茫、忐忑,便都忘记了。 第19章 温家家里进了个妇人。 她丈夫姓刘,温夫人和黄mama唤她“刘富家的”,丫鬟们唤她“刘mama”。 这是定下来的,要随着温蕙陪到陆家去的陪房。 “她家原不是军户,只是普通佃户。那年雪灾,她一家子没活路了,便卖给了咱家。你爹见她男人功夫不错,便叫他跟在身边做个亲兵,咱自己养着。”温夫人道。 “我知道,便是刘大头嘛。”温蕙对这妇人的男人比这妇人还熟悉。 “是呢,便是他。你跟他也熟,挺好。”温夫人道,“看中他一家子,还有几个原因,一是刘富家的十分干净,是个利落人。你看你婆婆身边,个个都是利落人,你身边只银线一个肯定不行,咱家比不得那些大户,像贺家的莞莞,自小身边便有乳娘,婆子丫鬟一堆人。唉,其实我也有乳娘的,后来我嫁了你爹,我爹便把她打发回家了……后来有一年,她病死了。我原还说过给她养老,你奶奶不肯养闲人,十分对不住她……扯远了,咱说刘富家的,我看着不错,以后去了陆家,就让她跟在你身边,帮你管屋里的事。” “再一个便是她家两个儿子,大儿子十二了,小儿子十岁整,正好,再过几年,都是顶事的年纪,以后都是你得用的人。” “金针原说年底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