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欲与梦(同人续写)33 (第1/13页)
2021年1月13日 第三十三章:杨茜的过往1977年,初秋,贵州。 这是贵州山区的一个小林场,由于地处偏僻,林场里的人并不多,大部分都 是从城市里来的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其他的就是所谓的贫下中农。这 些贫下中农肩负的教育、改造知青的「重任」,在林场地位很高。这是整个文革 期间发生在中国最奇特、却又最普遍的怪事,有文化、有学识的社会精英,被迫 接受文盲大老粗的绝对领导,并做为阶级敌人进行毫无根据的批斗,这一怪现象 影响深远,甚至在半个世纪后,仍然存在于中国各行各业、各个社会阶层,并演 变为外行领导内外、职场论资排辈等。 这一怪现象在这个林场显得尤为突出和严重,原因有二:一是林场的革委会 凌副主任是个非常强势的男人,说他强势,实际上是蛮横,说一不二,那个年代 的革委会主任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正的革委会主任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虽 略识几个字,但毫无见地,凡事都听凌副主任的意见。久而久之,凌副主任掌握 了这个林场的实权。另一个原因是,这个林场虽小,但不知什么原因,安排来的 知青全是上海人,见多识广,相当一部分有拥有高中文化,文化水平比其他地方 的知青要高出一截。为了打压这些知青,维护自己的权威,凌副主任让他们干最 重的活,吃最多的苦,动辄打骂不己,美名其曰「教育教育再教育、改造改造再 改造」,知青们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承受,期盼着回城的那一天。 1977年「四人帮」已经被打倒,文革已到末期,各地知青开始以种理由返城, 什么家中母亲病重啊,什么身体不适啊,请求领导关心照顾。各地也心照不宣, 陆陆续续的让知青们分批返城,但在这个小林场里却没一个知青能顺利返城的。 「怎么,你的返城报告也被打退回来了?」在小河边,几个知青在议论返城 的事,这里是以前知青们挣完工分后,躲在一起互相安慰的地方,现在成为知青 们讨论如何返城的会议现场。大家想尽一切办法离开这里,离开这个人不人鬼不 鬼的「广阔天地」,他们再也不想「大有作为」了,只盼着离开,即使不能返城, 去什么地方都行。 「凌副主任说……说我还没教育改造好……」说话的青年悲愤交加。 「我上次去找他,他说什么返城的名额有限,多了就不给返城了,不知是真 是假。」 「我上次打报告他也是这么说的,还说返城名额都掌握在县里,今年的全部 用掉了,没名额了。可没几天他就批准王盼娣返城了。凌副主任满嘴黄话!」 「他这个人就是满嘴黄话,欺骗群众欺骗组织,可没办法,人家是土……土 生生长的,我们都是外地人,说不过他。」 「我真想到县里去问问,到底什么个政策,凭什么还要再教育,我都教育改 造了六年了……」 「附近别的林场都走得差不多了,就我们还要再教育!这不合理啊!」 「就是,到县里问问吧,这里没报纸没广播,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要不是别 的林场突然少了劳力,我们还不知道可以返城了呢。」 「对,到县里问吧,我们挣得工分也不比别的林场少。」 「到县里?你认得谁?去一趟就得走三天山路,你有多少粮食够你吃的。」 「平时都吃不饱,哪有三天的粮食吃。」 「哎,你们别净说没用的呀。我们这不是开会讨论这事儿嘛。刚才我好像听 谁说,王盼娣返城的事儿,到底她是怎么返城的?」 「王盼娣是第一个知道可以返城这回事的,一开始还是她告诉大家的。可最 近她不来参加我们的会议了。」 「我早瞧出她不对劲,原来是找到返城的法子不告诉我们。她自个儿跑了, 呸!」 「真是个没良心的东西!她体质差,吃不得苦,大家平时那么照顾她,把她 的活儿替她干了,没想到关键时刻她居然自己跑了。」 「毛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背语录的人神情肃穆。 「又说没用的了。哎,她到底怎么说动凌副主任的?」说话的人总能抓住关 键。 「不知道啊!她一拿到返城的批准马上就跑了,生怕凌副主任反悔,连行李 都没怎么收拾。哪来得及问她啊。」 「毛主席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里我是一刻也呆不下去了! 大不了,跟凌副主任拼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