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少女脱贫记_第5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节 (第2/4页)

们见识到了犁田机,还跟大家介绍了各种款式的插秧机。比起相对单一的犁田机,插秧机显得五花八门了。尤其是大圆村道路崎岖,普遍是梯田,大型的插秧机上不了山,于是各色微型插秧机应运而生。

    种田最累的当属插秧与打谷子。现在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械,真的轻松多了。家里有田的网友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直播间里一下子变成了农业交流论坛。龙向梅怀疑,她可能很快要接到农机的广告了。不过下一阶段的直播内容,弄成农机测评也不错。

    龙向梅一面跟网友们插科打诨,一面慢慢的走到了周季喜家。上次来周季喜家,还是张意驰直播分猪rou的上半场。那次给直播间积累了不少人气,因此大家对周季喜家的印象,还停留在杀猪上。但这一次走进他家,网友们一下子惊呆了。

    只见周季喜的院子里,堆的满满的竹编物品。大的有竹篓簸箕,小的有竹篮竹筐,仿佛一个小型的竹工艺品批发市场。龙向梅趁机介绍:“竹编也是我们苗家的传统技能。而周季喜先生,正是传承人。他每年冬天农闲时节,都会制作很多的竹制品,等到开春后挑到县城的集市上售卖,以补贴家用。但是现在的容器五花八门,手工竹制品已经渐渐退出了市场。所以季喜满满的生意并不是很好做。”

    顿了顿,龙向梅轻声道:“而且,我觉得他的手艺,以及产品的精致程度,拿去做箩筐完全是浪费。他应该做一些精巧的譬如首饰盒、水果篮或者饭盒之类的小件精品。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稍后会在淘宝店上放链接,你们想要的可以下单或者说明要求,进行定制。”

    【梅姐又开始带货新产品了吗?】

    龙向梅笑:“没有,今天是顺便。我来取东西的。”说着,她在一片竹制品里,准确的找到了一堆杯子大小的竹编小篓,旁边还有好几块排列着圆洞的板状竹编物。龙向梅把篓一个个的放进圆洞里卡好。接着把组装物整整齐齐的叠了四层,最后找出个背带,把组装好的奇怪物件背在了身上,像一个变异的背篓。

    网友们纷纷问询要干嘛。龙向梅答道:“我明天凌晨背着它上山找宝贝!”

    网友们立刻问【什么宝贝,能吃吗?】

    龙向梅冲直播间眨了眨眼:“你们猜?”

    网友:“……”

    第83章 枝条下        龙向梅在一片弹幕中……

    龙向梅在一片弹幕中, 无情的关闭了直播间。今天的直播结束了,留下了满屏幕的问号。只因她定制的“背篓”着实奇怪,别说网友们看不懂, 连亲自动手制作的周季喜都没弄明白,只是跟着图纸做而已。见“背篓”组装好了,他忍不住问:“你又搞什么发明创造?”

    龙向梅笑道:“不是发明创造。我想搞点三月泡去长沙, 但那东西你也知道,娇气的很, 不能碰不能压,只能像鸡蛋一样层层的码, 还未必有用,先试试吧。实在烂了, 我也没办法了。”

    周季喜皱眉道:“我看悬,他们弄去县里卖的都要坏很多, 你运去长沙怕是十分之一都剩不下。你是要送人?找点别的送吧。长沙有那种几十块钱一斤的大草莓卖,你送三月泡费力不讨好, 没必要。”

    三月泡,顾名思义,是农历三月时生长的一种野果, 学名叫茅莓,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分布。它的味道清甜软嫩, 外表呈粉红色,形状像缩小版的草莓。因此周季喜拿草莓作比。但它虽与草莓一样都属于浆果,却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口感上比草莓更好吃。只是它的表皮太过脆弱,几乎做不到长途运输,暂无法作为水果在市面上销售, 唯有山边的人能在对应的季节尝上几口。

    龙向梅笑着摇头:“物以稀为贵,草莓他们常见,三月泡长在深山老林里,大部分城里人见都没见过呢。好不好一份心意,他们看不上也不要紧。”

    阳历四月中,正是三月泡成熟的季节。以前农村的孩子没什么吃的,三月泡便是他们嘴里无尚的美味。每每到了四月份,漫山都是找三月泡的孩子,常常因为争地盘打架。但随着年轻人往外迁徙,顺便带走了他们的孩子,山林间变得安静了起来。即使三月泡挂满枝头,也没几个人愿意去采摘了。

    龙向梅本来想做一期三月泡的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