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日常生活_第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节 (第3/4页)

但是谋反之后,忽然就说他这人从早就开始有不臣之心了,还yy出李靖教他兵法时都不敢教全,说他有反骨。大家听这个说法是不是觉得很耳熟?魏延,也被说做有反骨。反正谋反的人,后面总会有人跳出来说谁谁早就说他不是好东西了。这么戏剧性的未卜先知,到底像是小说,而且还是用烂的老梗。

    侯君集还被诟病的是贪财,这个简直像是个笑话。打仗的将军,没有不搜刮财物的。侯君集是,程知节是,薛仁贵是,甚至李靖、李勣都是。打仗本来就是提头的买卖,所以战利品除了上缴国库,一部分被将领拿走也是常事。况且这几位都是打的别人灭国的主,把人国家打没了,那财宝就算是只有十分之一到了他们手里,也是惊人的,所以这个只能算是私节,跟着这人的品质没什么关系。我觉得不贪军饷,不害百姓,只是拿些战利品,跟凭自己本事挣钱有什么区别?说句不好听的话,你有本事把别人打的灭国,你也拿啊?所以当时最富的,是武将而不是文臣。武将有外快,清廉爱民如子还可以发财,但是文臣忠于职守就只能受穷了,他们这些人不受文臣待见,也可想而知。侯君集就是因为岑文本的参奏,导致灭了高昌还没有功劳。他是粗人,不平是正常的,只能说心胸不大开阔,难道这个就能证明他这人有谋反之心?

    况且,太子谋反之后,侯君集是不承认的,但是他女婿告密,说他是,最后就浑身是嘴说不清了。

    一个人ooc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堆人ooc。新唐书的可信性有多少?太宗屡次要求问要自己的起居注看,被拒。但是褚遂良等人拒绝,但是最后他还是从房玄龄那里要到了起居注,并领导关怀了一年修史的同志们,所以,呵呵,后面读着跟太宗有关的事情时,总觉得人物有些微妙的ooc,例如高祖李渊,例如隐太子李建成,例如太子李承乾……当然这些人不可能全然无辜,但是也不该忽然性格大变……

    当然,在我心目中,太宗还是位好皇帝。

    以及,我这只是小说,自己yy的,当不了真。呵呵o(n_n)o~

    ☆、第45章 太子

    这事情最后还是张玄素解决的,毕竟作为受害者,他最后匆匆的赶到朝堂请求不要再扩大事态,皇帝还是要给几分面子的,于是最终只是给着这个定了忤逆罪,其它的就不论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这事情也的确不敢往下查了。因为照着这阵势,太子撇不清,到时候说不定还查出其它什么人来,那笑话就闹大了。

    不过此事就此结束,但是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怕就只有个人自己心里得知了。

    退朝的时候,李泰特意走慢了几步,等着李治走过去了,皮笑rou不笑的说道,“小九真是长大了,也越来越有主意了啊。”

    李治对着李泰向来是没有太多好感的,这一位自己与着他站在一边,他当你理所应当。自己不与他站在一边,他便当你是敌人。反正这么多年来,李治被明里暗里威胁的也习惯了,所以当下只是点了点头,十分随意的说道,“四哥谬赞了。”

    “你,”李泰没有想到李治竟然会回他这么一句话,当下那是怒上心头,正要再说话,却见着李治匆匆一揖,“我有事先走一步,四哥见谅了。”

    说完,便是不等李泰反应过来就匆匆的离开了。

    “你,”李泰被李治一哽,在原地站了半天才缓过气来,看着李治的背影,简直是咬碎了一口银牙。

    这个没脾气的跟屁虫竟然也会噎他了!这般忙不迟迭的过去,还不是准备去捧太子的臭脚!

    太子,想起太子,李泰的心中便又一大痛。除了比自己长一岁之外,他有什么好的?

    可就是这一岁,他便能成为正统,便能靠着这个叫天下人归心!哪怕他的名声坏成了那样,却仍然有一帮子人前赴后继的围着他;哪怕他做出再多惹怒父亲的事情,可是在考虑大局的情况下,父亲竟然准备将着自己送往封地,以保存他的地位。

    想到这些,李泰在袖子里的手忍不住握的更紧了,那般窝囊无用的大哥,凭什么他能做太子,自己就不行!

    **

    李治的确是去追太子了,只是他追到太子附近,却不知道上去说什么好了。

    太子就在延明门附近,正一眨不眨的看着门洞内的青砖。

    今早上的事情就在这里发生的,不过毕竟是皇宫,那小吏自绝于此,前脚他死了,后脚便有人将着他的尸体扛走,将着这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看不出半点端倪来。

    李承乾一个人站在那里发呆,也不知道在看些什么,不过旁边的路人见着他这样子,都匆匆的避开,没有一个人敢上去搭话,所以李治一时也不知道究竟是该上去,还是在跟着旁人一样躲远些。

    正在犹豫着,太子却忽然回头叫了他一身,“九郎?”

    李治听见李承乾叫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