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节 (第2/3页)
家喂羊。 种完庄稼,原本的种菜小分队也解散了。 宋希拿来大堆rou菜吃了个散伙饭,又一人给了五斤rou一只鸡两条鱼一篮子菜,红包就没再给了。 李奇老两口没走,仍旧住在温室旁边的小屋里,平时就看着烧烧锅炉控制一下温室内的温度。 宋希觉得这样也挺好的。李奇身体不错,现在天气不是很冷,烧锅炉也不算十分累,每月给几个工钱,平时送些rou菜,住得近照顾着也方便。要是住在他们自己家里就不行了,穿过半个村子去给人送东西的话就太打眼了。李奇老两口都很厚道,冬天伺候温室的时候也很尽心。有人过来买菜的时候看得很紧,又不怕得罪人,要有那想占便宜的,都直接给撅了回去。 过完五一天才放暖,只是气温仍旧不高。 村民等不及,地一化冻就蒙上地膜种了庄稼。镇上农技站的地膜很快就供不应求了,价格也一涨再涨。 宋希去买化肥,发现好多东西都涨价了,而且不是一点半点,涨价最少的复合肥也足足贵了三成。 农技站老板说:“外头粮食涨价了,原来两块五的大米已经涨到三块五四块了。” 宋希愣了愣,沉默了。去年遭灾的地方多,各种各样的天灾,欠收已经不算是最坏的情况了。像草原上那场冻灾,死的牛羊不计其数,经济损失且不说,光冻死的人口数目就已经很惊人了。经他这双手挖出来的就不下两位数了。 粮食终于涨价了。 收成始终不好,当国家储备粮跟不上时,那时又会怎样呢! 宋希沉默着买了许多地膜,准备把那四亩地全部种上粮食。 两亩冬小麦返青了,长得很不好,这里缺一块那里缺一块的,跟斑秃似的。 宋希把靠近温室那边长得最好的小半亩麦子留下,剩下的全都铲掉重新翻过地种上了新庄稼。一亩黏高粱,一亩花生,一亩黄玉米,剩下半亩多地种了黄豆。 天一暖和,大柱婶就开始张罗着盖房子了。房基地批在李宝田家南面那一排的把边位置,距离宋希这里也不算远,就隔着一排房子的距离。 大柱婶已经不能叫大柱婶了,离婚了,现在改叫邱婶。李金宝也改回了生父的姓,改叫刘金宝。 邱婶家里没有劳力,跟李大柱那一大家子又处在半红脸状态,盖房的时候就没从村里找人,直接包了出去。家里又没男人,村里男人不好过去帮忙,交好的几家也都是两口子一起过去的,男人帮着和泥搬砖,女人帮着收拾做饭。 这边邱婶忙着盖房,那边李大柱那里也不消停了。从他回来日子过得就不顺心,媳妇动不动就跟他打架要离婚,偏他还打不过。那小白眼狼也是个狠的,放了假就天天猫家里磨刀。地得种,可命也不能不要,离就离。他岁数不大,手里又有钱,闺女有好工作好家庭,离了还能再找一个更好的。再说了,这个媳妇有还不如没有,粮食死抠着不给不说,出去干活一整天都不着家,自己天天在外头吃鱼吃rou也不回来给他做饭,发的东西领的工钱他更是一星半点都看不着。离,必须离,这样的老娘们死也不能要! 离婚以后李大柱着实轻松了几天,那老娘们搬去村里一个寡妇家了,不用天天挨打了。也有一点不好,家里粮食都被带走了,就给留了年前拆封的一袋米一袋面。李大柱在城里被人伺候惯了,回来没人伺候了,也不会做饭,家里又没人给做,大多都是串着几个兄弟家吃,看谁家饭好就在谁家吃,都不顺口的话就买着吃。离了婚,还是串着门口吃。时间长了,几个兄弟都受不了了,桌子上也再也不见荤腥了。 这还不止,李大柱还想盖新房子,就在老房子上翻盖,四小间翻盖三大间。闺女说今年可能要回来住些日子,总不能让闺女住老房子。 住在一墙之隔被二伯子祸害得不轻的老三媳妇马上拍了桌子,搬家,哪怕去年盖的房子还没装修也得马上搬。二伯子和大丫头都不干人事,再住在一起得折多少寿啊! 李大柱一听说三兄弟要搬走,马上拍出一沓子钱,说要买下兄弟家的地方,连自己这四间一起翻盖大房子。 李大柱的兄弟马上就搬走了,李大柱也雇了人热热闹闹盖起房子来了。盖房子的时候还要忙着种地,享了几年福的人重新种地,种完那四亩地险些要了他老命。 宋希说:“今年盖房的人可真多。”邱婶,李大柱,那几户移民,还有村里两户急着给儿子说媳妇的人家。 邱婶和那两户关系还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