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节 (第3/8页)
直要以为是做梦,清秋和和赵一涵竟然相谈甚欢,她们两个不是——白绍仪实在没勇气上去把清秋拉走,可是又担心赵一涵别是换了花招,在清秋跟前诋毁自己。他想了半天只好叫梅丽去把清秋拉走。 “哎呀,我看你是多心了,清秋嫂子和那个什么赵小姐不像是在别苗头的样子。她们和好了,你不是最大的受益者么?”梅丽懵懂的看一眼清秋和赵一涵,认为表哥是杞人忧天了。 这个孩子一点也不可爱了!白绍仪瞪一眼梅丽,催着她去把清秋叫过来。那边赵一涵早就看见了白绍仪的小动作,她一笑对着清秋道:“你还是过去吧,再不然白绍仪真的要维持不住绅士风度,要当着众人的面前抓狂了。我们总是有再见的机会的。我有句话和你说,小心欧阳于坚,他太偏执了,会做出来很偏激的事情。你和绍仪和我不一样,我一个人无牵无挂,没有谁能威胁我。可是你们有家庭有孩子,总要考虑的多些。” 清秋想起来刚到上海那天看见欧阳和别的女人在一起,看着赵一涵一脸严肃:“我看你们支持的主义是一样的,怎么成了这个样子。谢谢你提醒,我其实来上海的当天就看见他了,真是叫人为你meimei不值得。” “我们的信仰不完全相同,我只是认同一部分思想,可能在骨子里我还是个保守的人。你是知道的,为了团结革命,我是双重身份的,两党都加入了。欧阳这个人怎么说呢?太理想主义了,他们党内不少人都不赞成他的激进。”赵一涵端着手上的酒杯,细细端详着酒杯中澄澈的酒液:“我离开他实在是对他已经完全失望了,一个只会推卸责任的人,是不能做依靠的。” 清秋想起欧阳的纠缠,她感同身受的叹口气:“道不同不相为谋。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倒是提起来你的烦心事了。” “我是在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早明白,白走了很多的弯路。若是我早点认识你,也不会白寻许多烦恼了。”赵一涵说着对清秋一笑,转身和别人寒暄去了。 回家的路上白绍仪一直鬼鬼祟祟暗中窥探着清秋,梅丽瞟一眼表哥又看看表嫂,唯恐天下不乱的爆料:“清秋嫂子你不知道,表哥见着你和赵家小姐说话,急的跳脚要我把你找回来呢?” ☆、第九十九章 清秋才发现自己的脸上已经是湿漉漉一片了,忙着拿着绢子胡乱擦了脸,掩饰着说:“没什么忽然觉得这个地方很熟悉。也不知怎么的就伤感起来。” “这个宅子是上一代人置办下来的,咱们家的老根子不在扬州城里,却在扬州城外面庄子上。扬州这个地方自古是富商云集,以盐业兴盛的。可惜到了前朝后期,盐业衰微,那些盐商们都逐渐的没落了。这个宅子据说是扬州最有名的盐商家的一半宅子,再往前推还曾经是盐政衙门的后宅子。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无从考证,不过里面花园庭院确实精致生,还而且不俗。”白夫人对着媳妇说起来宅子的历史。清秋控制住了情绪,有些歉疚的说:“我真是个没见识的,好好地哭什么?” “你说到了门前忽然心里有种熟悉的感觉,那就是上天冥冥之中注定你要做我们家的人。我们要在这里住上几天呢,你有的是时间在这里逛逛,可能绍仪对着这里都生疏了,我记得我们走的时候绍仪还是个几个的孩子呢。好像是刚开蒙没多久。”白夫人说着大门打开,早有白家的下人听见消息忙着出来迎接。 白家人口真的不兴盛,这个宅子是当初白文信的父亲购置的,他本来是个做丝绸的商人,虽然祖上做过不小的官员,奈何他性子耿直不喜欢官场上趋炎附势的一套。在翰林院混了几年也不能得一个实缺,又不肯拿着银钱走动关系。他干脆接着丁忧的借口回家了,那个时候上海早就开埠,常州苏州也跟着商业兴盛起来,他做起来蚕丝和茶叶的生意,用这些东西换了洋布和肥皂火碱什么的外洋的东西。一来一去家业兴盛,也不想在官场上苦熬资格了,家里发达起来,他还不忘读书的传统,因此白文信和白雄起的父亲还是科举出身。 白家老太爷在大儿子中举,又生了小儿子后,为庆贺双喜临门,决定搬到扬州城常住着。正巧赶上这个宅子出卖,他看了房子,觉得这处宅子地段好,很宽敞,以后两个儿子成家立业都能住下,而且最难得是这个宅子庭院房舍处处带着雅致,不想生一般盐商的宅子,只一味的炫富,庸俗喧嚣,艳俗不堪。因此白家老太爷也没怎么讲价钱,直接花了几万银子购置下来这个宅子,又修整一下,就把家安在了扬州城里面了。 清秋跟着众人慢慢的走着,到底是沧海桑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