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1节 (第4/4页)
改名为神仙宫,唐神仙住过的府邸就成了神仙府。神仙 宫离成都府有些路程,故此,成都府的人大都是往神仙府烧香祈愿。听说亦是灵的了不得,当年小付姑丈科举时就是在神仙府烧的香,俱都灵验了。 赵长卿笑,“既要烧香,咱们早些去,这会儿天热,且正是人多的时候,咱们不去凑那热闹,烧了香就回来,就是想游玩儿,待天凉爽时,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 夏玉自然满口应下,她非常喜欢长嫂,许多她想做的事,只要有理,长嫂都由着她,不似母亲,在家总要看祖母的脸色,不论有理没理,祖母便是理。要夏玉说,这才是天大的没理呢。。在夏玉的小小内心就想着以后做长嫂这样的人,不必看任何人的脸色才好。 赵长卿提前跟小夏姑妈说了一声,小夏姑妈笑,“去吧,神仙府的香火最灵验了。当年你小姑丈科举,我就是去神仙府烧的香,果然连中。” 及至第二日一大早,太阳尚未露头,晨间暑热未侵,赵长卿便带着夏玉去了神仙府。果然来得早,神仙府不过三五人等,皆是赶早来的。 其实不论去哪儿烧香,都是老套路,先许愿,再捐香火银子。赵长卿捐了二十两,为夏文点了一盏折桂灯。 二十两并不是小数目,太平年间,足够寻常四口之家过一年了。这神仙府的人见赵长卿出手阔绰,忙念了几声听不懂的经文,问赵长卿是否要赏一赏神仙府的景致。赵长卿笑,“我们自己转一转就行了。”并不需人做陪解说。那人平日见惯香客,只淡然一笑,便自忙自的去了。 神仙庙宇,景致大都不错的。 尤其一株上千年的合欢树,巨大的树冠遮阳蔽日,投下碎金闪烁的树阴,树下设有藤桌藤椅,夏玉笑,“嫂子,咱们在这儿坐一坐,这儿凉快。” 树下有打扫过的痕迹,又有许多绒绒的合欢花一朵朵随风落下。红儿上前拂去藤椅中几朵合欢花,方请赵长卿坐下。 赵长卿听着夏玉叽叽呱呱的说话,便听到笛声欢越,破空而来。夏玉道,“怎么有人在这神仙住的地界儿吹笛子?” 赵长卿细听,正是一曲《祝青云》,不禁笑道,“这曲子本就是神仙所作,在这里吹也不算冒犯。”便与夏玉说了《祝青云》的来历。夏玉方懵懵懂懂的明白了,道,“原来,神仙也会做曲子吹笛子啊。” 赵长卿但笑不语。 一曲《祝青云》结束,赵长卿道,“咱们这就回去吧,天要热起来了。” 姑嫂两个带着丫环正往外走,正遇着穆十五随一老者进来,赵长卿大方的行了一礼,让至一侧,请这一行人先行。穆十五微颌首,并未与赵长卿说话。倒是那老者打量赵长卿一眼,眼神落在她身上悬着的一块玉玦时不由愣了,折身回头,问,“你姓朱?” 赵长卿温声道,“我姓赵,家中曾外祖父姓朱。” “边城朱家?” “是。” 老者见赵长卿神色沉静,道,“请来静室说话。” 夏玉很有些不安,赵长卿拍拍她的手,“你同丫环在外头等我。” 赵长卿早已猜出老者的身份,心下却并不觉着如何,只管淡然的跟了过去。一行人去了处景致优美,却颇为僻静的院落。蜀王连穆十五都打发了出去,对赵长卿颇为和悦,道,“坐下说话吧。” 待赵长卿坐了,蜀王问,“阿元是不是对你提起过我?”朱太爷芳名朱元。 赵长卿恭恭敬敬道,“太爷并未说过您的事,我以往在王老先生家见过十五公子,他与您面容颇有相似之处。我在太爷留下的东西里,见过您写的字,那上头有您的落款。” 蜀王笑,“我以往都说,阿元这样聪明的人,听说子孙无一肖他者,未免可惜。我与他第一次见面,他也是片刻便猜出我的身份。你很像他,只是相貌不及他俊美。” “太爷原就是独一无二的。” “前两年听说他过逝了,他去的还安稳吗?” “安稳。” 蜀王轻轻一叹,“那就好。” 说完这三个字,蜀王再无话,只是静静出神,晨光透入玉色纱窗,映得蜀王鬓间银丝灼人眼。赵长卿便也安静的坐着。良久,蜀王问,“你会吹笛子吗?” “少时略学过一二。” 蜀王令穆十五取来一管玉笛,递给赵长卿道,“吹一曲《祝青云》给我听吧。” ☆、第195章 赵长卿并不喜欢《祝青云》这首曲子,她总觉着有些悲伤。 每次听到这首曲子,她总会想起楚渝在杏林第一次吹起《祝青云》的模样。蜀王只是听过一曲《祝青云》便离开了,赵长卿也携夏玉回付家。 赵 长卿只与夏玉说是家中长辈的朋友,夏玉年纪小,很好糊弄,并没有追问。赵长卿将玉玦握在掌中赏玩,她并不知道蜀王竟认得这件东西,当时她初见太爷,朱太爷 觉着她挺合眼缘,随手将这玉玦赏了她。后来,朱太爷给她的东西里,她整理的时候见到了一幅蜀王题的字,才知朱太爷同蜀王是认识的。赵长卿却是没料到会在神 仙府遇到蜀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