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隐列传之幻天问月记_第四十三章:为官之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为官之道 (第2/2页)

。介山却转头向着若虚问道,“若虚公子你熟读经书,按你说来这事在礼法上如何定论?”若虚看了看寻玉,停顿片刻说道,“提前封号虽然于礼制有不符之处,但历史上也并非没有先例。最早有周朝文帝,极为宠爱皇后所生的长公主,便是在生日宴前便封了号,还举国同庆三日。再往后,汉朝的崇远,姜明两帝,也都效仿前朝旧例,为公主提前封号,宾客之盛况有过之而无不极。而绥朝的最后一任皇帝,也是为小公主破例封号,那便是后来是绥朝灭亡时在塞外带着家仆服毒殉国的雅伦公主。总之,这一类的事情在自古以来不乏前例,不仅不会被批判,反倒是流传下来成为一段佳话。”

    若虚熟读经史,数起这些历史来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寻玉听得更是内心激荡,“若虚公子学识渊博,在下佩服不已。明日我便去找礼部闵尚书,和他好好地论一论这些古例。”若虚有些迟疑起来,“这些古例,我想身为礼部尚书,不会不知。只不过”“不过什么?”“前朝的这些例子,公主恰巧均为嫡公主,虽然礼法规定并无分别,而如今提出礼法规制的恰巧又是太子。我想闵尚书应该是思虑到这一层,因此没有当场挑明。至于回去查阅古书云云,不过是想退一步再琢磨皇上和太子的心意。官场险恶,闵尚书这么做也是无可厚非。”

    寻玉深深吸了一口气,好一会都没有再说话。他从小就远在权力斗争之外,对于这些心机谋算全然不知。若不是三年前那件事,他还觉得太子是一位严肃却公义的储君,而远离权力是非的他和安平可以一直无忧地生活下去。今天这位看似文弱的书生若虚,虽身在事外,却都看得比他透彻多。

    介山忽然转向若虚问道,“若虚公子,你也十年寒窗求取功名,倘若你有幸如闵尚书般位居高位,遇到今日这事,你会如何选择?”若虚沉吟许久,说道“不才一介白衣,对朝中之事全无了解,实在不敢妄加推测。”介山道,“公子与莒王生死之交,说话不必太过顾虑,便请但说无妨。”

    若虚叹了口气,“末才微不足道草芥之流,能得莒王和介山师父赏识,实在三生之幸。”他停顿了一下,“今日这事,若我是闵尚书,便会遂了太子的心意,将此事用礼法压下去。而前朝旧例这些,绝不在皇上面前提半个字。”

    他回答得斩钉截铁,这边轮到寻玉大吃一惊,失声问道“这是为何?”他这些日子与若虚朝夕相处,经历了这许多事,心中认定他是光明磊落可交之人,才会把他带回府中,还引荐给师父。如今他不禁有些怀疑自己所听到的。

    若虚平静地说道,“在下有两句大不违的话,想要问上一问。若有冒犯之处,请王爷多包涵”寻玉道,“你问吧。”“古往今来,帝王按治理之道和政理仁和,无非分为几种明君或昏君,仁君或暴君。王爷觉得,当今圣上属于哪一种?”“父皇自然是明君和仁君,这是有目共睹的。”“那莒王觉得,未来的太子殿下呢?”这回轮到寻玉犹疑了半天。“我不知道。”

    “那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员,会选择得罪一位不知将来是否会成为暴君的太子呢,还是用一个过得去的理由搪塞开明仁慈的君王?”

    寻玉盯着若虚,只觉得醍醐灌顶,一语点醒梦中人。这些年他和安平在朝中孤立无援,这些达官显贵又何尝不是想到这一层。想到此节,他眼睛里的光慢慢黯淡下来。

    介山拍拍若虚,眼中满是赞赏之意。又转向寻玉,“王爷不必灰心,这件事情还是有法可施的,就交给我和若虚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