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_第49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99节 (第1/2页)

    汉军未再发起进攻,城中的日子却是一天比一天难过。偏偏又有流言传出,言秦国太后不在宫内,皇亲外戚早暗中北逃,有放弃长安的打算。

    流言越传越凶,虽不至于立即生乱,却也让人心动摇,开始生出怀疑。

    石励没有再与城外联络,之前能送出鹁鸽已是侥幸。随着城内流言纷起,人心生变,他开始蛰伏下来,没有更大的动作,以免引来怀疑。

    就在这时,长安宫门打开,秦璟披坚执锐,率数骑飞驰而出,径直来到城下,登上城头。

    守军士气大振,城头响起“万岁”之声,更有战鼓声起。

    声响惊动了包围都城的汉军。

    得知是秦帝亲上城头,桓容起身出帐,登上大辂,命典魁在前驱车。

    “开营门。”

    两国天子,一人立在城头,玄甲玄盔,煞气纵横;一人站在城下,玄衣玉带,戴十二缝皮弁。

    隔空相望,两人都没说话。

    恰遇一阵风起,五行旗烈烈作响。明明没有号角战鼓,没有将士的呐喊,气氛却更显肃杀。

    许久,桓容拱手,秦璟抱拳。

    一人礼于城下,一人敬于城头。

    刹那间,空气仿佛凝滞。

    这是对强者的敬重。

    咚、咚、咚!

    沉重的鼓声响彻大地,悠长的号角声加入其中。

    士卒以枪矛顿地,声音越来越重,并入刀盾之声,豪情直冲长空。

    战场厮杀,是为恢复华夏。

    无论谁胜谁负,历史都将记住,今日长安城前皆是炎黄子孙,无论汉军还是秦军,都是汉家儿郎,乱世中的英雄。

    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结局

    秦璟出现在城头,秦军士气大振, 连城内的流言都少了许多。

    经过一次试探, 汉军和秦军都对对手的实力有了清楚认识, 汉军收起轻敌之心,严格按照桓容的命令, 实行围城之计。

    秦军严守城头,纵然汉军高挂免战牌,也时刻不放松警惕。

    经过一场大战, 双方陷入对峙。

    汉军顿兵长安城下, 一围就是两个多月。

    期间, 桓嗣率兵拿下雍州,防备秦玖和秦玚的大军。

    桓容采纳贾秉和郗超的建议, 每隔数日便派兵做攻城状, 并不实际进攻, 却让守军的精神更为紧绷。

    同时, 汉军斥候四出游弋,切断长安同外界的所有联系。

    至八月中, 战事始终没有太大的进展, 桓容变得有些焦虑。

    桓汉不缺粮, 但三十万大军每日消耗可观, 出兵以来, 消耗的粮秣已是天文数字。纵然家底丰厚,也渐渐开始感到吃力。

    秦军同样焦虑。

    城内存粮见底,守军从每日两餐改为一餐, 由蒸饼改为稀粥,压根吃不饱。

    战斗力再强,体质再好,也扛不住如此煎熬。

    无需多长时间,只要再多十几日,城中的谷麦即将告罄。

    将士饿着肚子没法打仗,百姓面临饥饿,一样坚持不住,总要为自己寻条生路。届时,不用汉军攻打,城内就会出现不稳。

    汉军在城外焦虑,秦军在城内煎熬,彼此的日子都不好过。

    临近八月底,北地依旧少雨,显然又是一个灾年。

    大旱之年屡有蝗灾,九月初,忽有飞蝗自东而来。

    换做寻常,见到蝗虫过境,百姓必定恨得咬牙切齿。如今则不然,不只是交战双方,连城内百姓的眼睛都绿了。

    飞蝗铺天盖地而来,汉军、秦军和长安百姓张网举盆,使尽浑身解数,就为多抓些“口粮”。

    雁过拔毛,虫过留腿。

    不留下所有也要抓住大半!

    临近秋收,南地虽然遇灾,粮食出现减产,依靠之前的储存,支撑一段时日总没有太大问题的。然而,能多一条“筹粮”的途径的总是好的。

    城内的将士和百姓更不用说。

    尝过饿肚子的滋味,包括之前闻蝗色变之人,都陆续加入捕蝗的队伍。

    蝗虫嗡嗡而来,所过之地寸草不生。

    路过长安时,变故陡生,队伍突然少了一大截,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从半空截断。与之相对,城内城外同时飘散焦香,堪谓奇景。

    如果蝗虫有思想,肯定会为自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