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节 (第4/4页)
责的劝道:“咱们杭州的绸缎天下闻名,便是在这重庆府也不愁销量,公子何不在此地销货,再回咱杭州去?道上也遇到那些苗人、土人,您也瞧见了,不是好相与的。公子与咱回去,某保证不收公子银钱!” “多谢镖头好意,只是我等行商做买卖的,哪儿敢奢望有一落脚之地,不过四处漂泊枉做浮萍,在重庆府销了货,还要天南地北而去呢!”柳娘只做推辞。 镖头也知道柳娘的心意,如今只是临别前最后一次询问,得到一如往常的答案,并不如何失望。柳娘与他结清了走镖的银子,还附赠一顿好酒食,喜得走镖的汉子们谢了又谢,只说若有长江沿岸的镖要走,还找他们,保证妥当。 柳娘从溧水县到这重庆府,走了两年。 柳娘总说自己日子苦,实际已经是开了金手指。占上辈子信息便利的便宜,对各省情况均有大致了解,又比常人多出了许多见识和记忆,结合实际情况一分析,便大致知晓了商行情况。她也素有急智,即便买卖货物错了一两次,那么转危为安,要么损失很少。一路而来,身上的银子不少反多。 到了重庆府,柳娘照例租了院子住下,又早出晚归为自己这批精美的杭绸找买主,顺便打听贵州的情况。 柳娘本想着在贵州落户,做药材生意,这里的苗药举世闻名。可惜往了此时可不是上辈子,苗人、土人对汉人十分不友好,汉化严重的熟苗又不知道柳娘想要的信息。好东西在任何时候都是好东西,若是柳娘想要药材配方比如云南白药什么的,那早晚是被人下□□死的结局。 一时之间没有头绪,柳娘也不着急,慢慢筹划着。 这天柳娘照例出门回来,却发现家里已经张灯结彩,布置的热热闹闹。 “你么这是做什么?”柳娘笑问。 “大哥连日忙得昏天黑地的,连自个儿生辰都忘了啊!”武伯笑道。 “是啊,后日是正日子,想来大哥要宴请来往的老爷少爷们,今儿咱们家里人先给大哥暖寿,且等后日咧!”武苹笑道。 “我小小年纪,你们可别寿啊福啊的臊我。”柳娘连连摆手,道,“我这几日昏了头,既要办个小宴,菜单可拟好了,帖子可派出去了?” “都好了,帖子是邓阳那小子写的,各种单子都在这儿呢。大哥瞧过改好了,老奴就给各处送去,让大家都沾沾我家小公子的福气呢!”武伯送上各种单子。 “是啊,大哥也看看我长进了没有。”邓阳揉着手腕,做辛苦状怪相。 跟着自己一段时间,武伯等人也摸清了自己的喜好,略改动一两处,便得用了。 办好了事情,柳娘便招呼着众人入席。李虎做了外管事,最是胆大,且跟着柳娘最久,知道他并不在意尊卑,大方坐下又招呼众人。 “都坐吧,今日高兴,且不是说了与我祝寿吗?苹儿刚还大哥、大哥的叫的欢,怎么又小气起来,都坐下吧。”柳娘笑道。此时把仆人叫做“家人”不是没道理的,不说他这种孑然一身的,就是有家有口的,恐怕和仆人相处的时间比真正的家人都多。 武伯早给几个签短契的粗使短工一些喜钱打发走了,如今院子只剩他们这些“老仆”,想了想也不丢柳娘的脸,就放心坐了。 一家人欢欢喜喜用了晚饭,最是贪吃的杜星更是一阵儿一阵儿的饱嗝,惹得众人发笑。 “吃好喝好,也出去散散,免得积食。恰巧逢九有夜市,都出去转转吧。” 李家娘子素来胆小,又因心疾连宅子里的重活都不让她干,笑道:“我便不去了,这满桌的碗筷总得收拾,要不寿宴的时候可忙不过来……” “且住吧,外面开宴,难道还要用自家的碗碟,可不许找借口。李虎,你也不管管,李娘子也太护着你了,难不成是怕出去花钱?放心,放心,一块儿走,爷出钱。”柳娘做豪气干云状。 武伯笑出声来,“大哥,好公子,您可别学那绿林好汉,这细皮白rou的,瞧着不像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