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4节 (第1/2页)
那就是以前的公主殿下。 在东屠国的原住民心中,对于东屠国的第一任大王与王后,自然没能抵制的。到底这是贵人们的事儿,这统治在原住民的心中,完全合法的。 特别是大王带领了治下的兵卒,还打退了新罗国那等恶魔之国的侵略者,总之,在东屠国里也是威望空前的。 黄大海的眼中,就是东屠国的大王来了后,他的日子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舒坦。 第120章 东屠国,一座四百余里的海岛。 在刘长石的治理之下,这些年来,那真是飞速的发展。至少,在原住民黄大海的眼中,那就是一天一个变样啊。 想当初。 黄大海的幼时。 东屠国还叫州胡国的那会儿,岛上的人,人人都是穷苦的生活。 可等到了大王来了后,那就是完全的变了样。东屠国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东屠国的物质也是越来越多了。 乃至于,东屠国的地里产出,也是越来越多了。还有贸易,还有海产,总之,在黄大海的眼中东屠国什么都是越来越多了。 可就是如此。 东屠国对黄大海的生活改变,这只是生活上的改变。 还有本质上的改为,那便是黄大海参军了。他成为了东屠国海军中的一员,虽然,如今的他还在新兵期,就是充到船上当了水手。 对于当兵,在东屠国里那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一人当兵,全家受益。 东屠国是一座四余里的海座,虽然,对比起中原大地上,就是一颗粟的大小。可对于东屠国的百姓而言,那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国度。毕竟,他们生于厮,长于厮。 当然,那些后来移民来的,是不同的。 可那些移民如何来的? 大多数不是灾民,就是被人贩子卖给了东屠国的大王当奴隶啊。 这等情况下,东屠国要治理了新移民,那是非常容易的。给吃的,就是好政策啊。 黄大海这等东屠国的原住民,特别拥护了大王刘长石治理的人。肯定更得给政策啊。这不,若是独子的,就是进了大王、王后开办的工坊里或盐场,总之,都是稳定收入,还给分红。妥妥的,那是富裕工人。 总之。 王室治富,大家伙一起奔小康。 若是多子的家庭,还可以参军嘛。 参军了,王室就给分田四十亩,这可是给了私产。而且,还是能传给了子嗣后代的家业。当然,这也得当了正兵后,给王室卖命二十年。 二十年,相当于一年两亩田。当然,这是私田,还是移民给耕种熟了的肥田。 当兵了,年年有田地的收入,当兵了,包吃包住。 多好的差事啊。 所以,在东屠国里,那是人人想当兵。到底那工坊里的收入不错,可没法子像田产一样,传给了子孙后代啊。 在香火要紧的封建时代,这给了田地让人卖了命的事儿,大把大把的贫民想抢了这差事。而且,四十亩的田产,不说当二十的兵役,还有上升的渠道。 就是那等卖命的买卖,对于贫民而言,也难以挣下了四十亩田产的家业。 特别是东屠国内,那当兵也是高贵的职业。至少,东屠国的宣传做的好,人人都知道,当兵吃的好,吃得饱。 “这……” 在船头的甲板上。 在船已经停了港口时。明阳老道士见到了黄大海口中的码头。 这都是一个大港,比明阳老道士在中原之地,见到的码头更大好些倍。而且,那码头上的机械的运用,来吊装了货物这等等的奇异,更是让明阳老道士瞧个稀罕。 等上了岸时,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 明阳老道士还是托了黄大海的当兵身份,才没让这东屠国的官府给弄到了移民队伍里。若不然,明阳老道士真可能…… 去种地了。 “这是贫道的盘缠。就拜托小居士了。” 明阳老道士是明白人,可知道有钱天下可行,无钱寸步难走的道理。所以,他没准备占了黄大海的便宜。 在船上时,给付了船资。当然,这也是他没被归于移民队伍的原由。 “老道,你真富裕,完全看不出来啊。” 黄大海瞧着明阳老道士递上来的金叶子,那真叫一个稀奇。 说起来,明阳老道士是富裕之人,到底让大晋的皇室供奉了。这一些银子,肯定不缺的。特别是他还兼职了,给天子培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