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节 (第2/3页)
,她能干? 虽然被众人捧着有些晕乎乎的,但丁氏脑子清明得很,让那些想占便宜的、想打听方子的根本无从下手,而且丁氏不是谢荣,她年纪摆在这儿,泼起来的时候连脸都不要,点都没因自家是外来户就低人一等,反而傲气得很,寻常人等根本奈何不得她。 “舟婶,给我拿一盒你们家那啥膏吧”说完的是谢旺家的花婶。 花婶家是养猪的,平日里跟下河村的屠户之间都有联系,这次也是听说屠老大家的寻了过来买面膏才跟着来看看,她刚来,就见屠娘子提着一袋子东西往回赶,两人平日里也有联系,也是听屠娘子说得天花乱坠的才想买一盒试试。 丁氏正不想跟那群想打秋风的妇人东拉西扯了,直接就站了起来“是花婶啊,花婶要买面膏呀,我们家这面膏有两种,一种是玫瑰膏,一种是桃花膏,你是要那种啊?” 花婶那知道什么玫瑰膏、桃花膏的,她就是跟着屠娘子跟个风“屠娘子拿的哪种就哪种吧” 屠娘子拿的是哪种丁氏自然知道“她是拿的玫瑰膏”,说完,丁氏打量了花婶几眼,笑嘻嘻的“咋们都乡里乡亲的,花婶你还是拿桃花膏吧,反正你长得白,涂了还能脸颊红润,宛若桃花粉面呢” 作者有话要说: 我觉得发了这章之后,已经能预料到不少粉丁氏的了,是不是? 五一了,大家都出去浪吧 第23章 古代穷小子之↑五一来临章 丁氏的这句脸颊红润,桃花粉面的说辞还是一日听郁桂舟说出来的,如今正巧被她拿来打趣。 花婶知道丁氏是个混不吝的,说话嘴上没把门,也浑不在意“那也行,你就给我拿那桃花膏吧” “好好好,你等着,我去给你拿” 丁氏转身就去敲书房门了,让谢荣出来装面膏。 这小两口在书房也是安静得很,郁桂舟沉迷读书,谢荣按照他说的把七白粉装成一个个的小药包,一排排的码在柜子上,两人之间倒也温馨。 等送走了花婶后,丁氏不耐的把一屋子人都赶了出去,美名其曰要做事了,下次在一起掰扯掰扯。 大半妇人抬头看了看外边的天色,顿时无语了。 这还有个把时辰才到晌午呢,忙个屁啊,不就是不想招待她们了呗,有那心气高的,屁股一抬就出了郁家大门,几个人一群一群的换地方掰扯。这选的地儿是挨着村尾的吴婶家。 吴婶和周婶脸色都有些难看,她们平日里跟丁氏关系不错,也没怎么红过脸,连上次丁氏装晕也是她两在一旁给她掩护,这才多久啊,就翻脸不认人了,不就是两盒面膏么,瞧那舍不得的样子,真是有够抠门的,等着下次,看还有没人去帮衬她。 跟在她们后头的妇人有知道这其中内情的,提着大嗓门就嚷嚷开了“这舟婶子可真不厚道,咋们都是一个村的,我们就算了吧,像吴婶和周婶跟郁家关系好的,也舍不得送点,想想都让人觉着心寒呀” 有人就打趣着回应“那一盒子面膏就三十个大钱,换你你舍得啊?” “哎哟,芳娘平日里就是个大方的,哪能舍不得?” “我也觉得那丁家的过了,不给别人就算了,连吴婶和舟婶也没沾上一点光” “可不,郁家如今是风光了,一天就能挣几百个大钱,咋们村除了那两家谁能比得上?” 妇人们七嘴八舌的说开,把吴婶和周婶瞬间得罪了。 别以为这些人说起来不过是像为她们打抱不平一样,实际上这明里暗里的嘲讽打量谁听不出来呢。 于是,说去吴婶家接着聊天的众人,半路就闹开了,最终不欢而散。 事情传到谢地主家,谢春莹和谢娟这两小姑娘正在一处绣帕子呢,谢春莹的绣帕上绣了一朵花瓣,针脚有些缝隙,微微粗宽。谢娟那绣帕上绣了一棵草,针脚密实,看得出来这绣工还是不错,谢春莹看不出来,正被谢娟不着痕迹的捧得高兴呢,外边的热闹她们也听见了,一打听,顿时有些似笑非笑。 “郁家真的会做面膏?” 谢春莹早前听人说过一点,她当时只觉得慌缪,郁桂舟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她身后好歹也是几年了,他要是有方子怎么会留着,早就应该送给她了才对。 真是以讹传讹,连郁家会做面膏都传上了。 谢娟一顿,摇了摇头,勾起个讥讽的冷笑“真是不要脸,什么香的臭的都能被人夸” 谢春莹本就没指望真的从谢娟口里得到答案,毕竟郁谢两家的恩怨她也是听过,对她的话不以为然,认真的思索起来,难道外头说的是真的? 不说这二人的反应,就是才搬来不久的张夫人也有所耳闻,而且今日郁家的事,包括下河村的屠娘子母女过来,到村里花婶跟风买了一盒膏都清清楚楚。 张夫人今年都快四十了,孙子都在启蒙读书了,张家有钱,张夫人保养得跟三十来岁的妇人一般,只到底年纪大了,这两年皮肤松弛得厉害,面色也没从前那样光滑水嫩,反而有些暗淡蜡黄,每日清晨,当她坐在铜镜前梳妆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