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节 (第2/4页)
,以供学子瞻仰。若能搜集到前朝碑石更好,若是不能,往后搜集大家文章刻之,代代相传,底蕴自然会逐渐深厚。”周敏道。 “此法可行。”邱玹闻言,眼睛不由一亮。至于所谓费时费力,他倒不是很在意,“有生之年,如能做成此事,也就不枉此生了。” “除此之外,传闻朝廷每月会出邸报,传送天下各州县,让人知道京中之事。若是咱们也能办一份学报,为天下士林张目,想来声誉自然会更上一层楼。不过这件事办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毕竟要搜集各处的消息和文章汇总,路上耽搁的功夫太久了。若不搜集别处的消息,影响力只局限于征州附近,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说到这里,周敏也有些惋惜。 说到底,这是先天不足。如果他们是在京城或者江南这种士人云集的地方,就算报纸上只刊登地方上发生的事,也能够流传天下。因为这两处本来就是士林中心,所有人都关注的地方。但小小一个征州,还没有这样的能力。 “不论如何,总要先把事情做起来再说。”邱玹道,“纵然只能影响征州附近范围,也已经足够了。” 有了这两条建议,邱玹便心满意足的起身告辞,让周敏和唐一彦莫名半晌,才不由失笑。 “五哥也将这书院看得太重了些。”半晌,唐一彦不无担心的道。 周敏叹道,“他从小身体不好,二十多岁才能开始做点事,又岂能不看重?咱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帮衬,让他将这书院办得越来越好,时间久了,想来他也就能放开了。” 又坐了一会儿,石头过来寻她,周敏才起身告辞。 从屋里出来,便听石头道,“大伯公和九叔公来了,说是来找爹和你的,好像是为在村子里设私塾的事。” 要在村子里办一家小学堂,让村里的孩子都能进去读书,这是好几年前就说过的打算,如今几年过去,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连长青书院也落户在此,此事也就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毕竟多拖一年,就多耽搁一批孩子。等年纪大了,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家中长辈,都不可能再供他们从头开始学习。所以早些开始才是最好的。 只不过要办一所学堂,问题也不少。所以两位长辈就到这里来了,说是找齐老三,其实更多的是想找周敏商量。 不过周敏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温泉山房这版住着不少士子,其中很多都是十分优秀但家境贫寒,需要设法赚钱的,请几个过来教村里的孩子应该没什么问题。有了塾师,别的问题自然就好解决了。” “正是这个理,不过这件事,还是要请敏敏从中周旋,挑两个德才兼备,懂得教孩子们的塾师出来。”大伯公道,“另外,这学堂设在什么地方,也是个问题。” 以周敏的想法,当然是设在新村这边,距离温泉山房进,塾师们往来方便,更好找人。 但是她也明白两位长辈的顾虑,这也是真正要找她商量的地方:万山村和万山新村,争的是个名头问题。万山村才是根本,新村是后来才组建的。所以凡事都应该以原本的万山村为主。 本来因为新村位置好占便宜,几年来已经发展得十分繁华,远非原本的万山村可比,若是学堂也设在新村这边,还要村里的孩子走过来上学,只怕村民们知道之后,会闹起来。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想明白这一点,周敏不由苦笑,大伯公和九叔公这分明是甩锅啊! 但谁叫他们家就住在这里,而且整个万山新村也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呢?两位长辈把问题扔给她,她也不能拒绝。 毕竟他们家也姓齐,祖宗排位还供奉在万山村的祠堂里。在这件事上,他们的立场是天生的。 “这边靠着码头,平时太热闹了,孩子们难以静心学习。读书嘛,还是应该在安静些的地方。再说又临河,若他们调皮起来,也容易出事。”周敏道。 “对对对。”大伯公对她的表态很满意,“其实我们今日过来,是有个不情之请。你们家的老宅,如今没人住,村子里愿意出钱租下来,作为学堂所用。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