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9节 (第3/3页)
子,我代表我的儿子徒弟还有中国二十万刑事律师感谢你,不接……”老会长笑了笑,真也没一点嗔怪之色:“那也肯定有你自己的考量,勉强不得。” 许苏料想傅云宪会斩钉截铁地拒绝,没想到傅云宪朝他看了一眼,竟出人意料地没有拒绝老会长的请求,而是说,好。 那一晚傅云宪没依约来接他过去,但许苏也没工夫在意。 “只闻雷声不下雨”的严打终于来了。 作者有话说: 汉海这个地方是我编的,严打也是我编的,我国历史上总共严打四次,最近肯定不会啦。 汉海案将是全文最后一个案子,融合了我国法制史上两个最著名的经典战役,?北海案与贵阳小河案,有点敏感,感兴趣的胖友可以自己百度。 小说始终是虚构的,祝大伙儿的生活越来越好。 第九十二章 匹夫 由于汉海案犯罪嫌疑人达56名之多,汉海案的律师团人数也破了法制史上的纪录。然而浦冰、庄旭等人被捕,其余律师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人身威胁,使得汉海本地的律师人人谈新义帮而色变,竟都不愿再接这案子了。 甚至不少当地的刑辩律师开始谋求转行,他们说,大环境太差了,普通群众也不理解,胳膊怎么拧得过大腿呢? 何祖平人在汉海,振臂高呼于网络,作为刑辩圈死磕派的泰斗人物,他的影响力依然巨大,他的文章延续了他一贯激昂犀利的斗争风格,洋洋洒洒千字内容,清楚阐述此案令刑辩律师的执业权利与生存环境遭遇到的空前威胁,他高喊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仿佛阵前号角,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律师怀着自救意识,浩浩荡荡奔赴汉海,代理费分文不取,全都自解腰包奔赴战场。 身为弟子的韩健去了,许苏当然也去了。 第一天会见当事人,师徒三人还没踏入看守所,就被不知哪儿来的一伙歹人给绑了。 光天化日下,三个人都被蒙上眼,堵住嘴,塞上了一辆脚臭味浓重的面包车。面包车风驰电掣,堂而皇之地驶过了看守所,然后停在了不远处的一个正在挖地基的建筑工地上。 一伙歹人又把他们推出车外,推进坑里。 坑是工地上现成的,工具是随车带着的,七八个人挥锹动铲,将石灰黄沙之类的东西往他们头上填埋,看架势是要将这师徒三个活埋在这里。 三个人里头,韩健最敦实健壮,结果最不顶用,一入坑就一头扎在石头上把自己撞晕了。只剩许苏拼死护着师父,拼命地挥胳膊动腿地反抗,想往坑外爬。 何祖平也护着他,一把嶙峋的老骨头铮铮作响,他拔直腰杆,仰面朝天,厉声叱骂:“我知道你们是谁派来的,这里还有国家法律吗?!” 何祖平的反抗比许苏更激烈,歹人可能被戳了痛脚,挥动铁锹往他头上狠砸一下,登时血流如注。 一铲一铲的沙子从天而降,何祖平满脸泥沙血污,依旧毫不畏惧,他拍着许苏的后脊梁,还试图跟那歹徒交涉:“埋我一个人就行了,把我徒弟放走。” 当半截身体被沙土掩埋的时候,围观路人报了警,歹徒就丢下锹铲,走了。似乎惊天动地这么干一票,也不是要取他们的命,纯是恐吓。 “这三个什么人啊?也是新义帮那些黑社会吧?”一个路人这么说。 不知怎么胸中豪气充盈,许苏扭过头,特别响亮地回答:“我们是替黑社会打官司的律师。” “活该!早知道不报警了,活埋了你们算了。”那个路人往地上啐了口痰,走了。 许苏与何祖平一左一右地架着韩健,师徒三人互相搀扶着,在一众怀疑忧惧的目光中缓慢前行。头顶莹亮蓝天,许苏仰脸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他们像三个刚刚下了战场的伤兵,很狼狈,很光荣。 许苏先找了辆车,把昏迷的韩健载去医院,然而韩健经救治刚醒,何祖平却倒了下去。抵达汉海之后,既要挥斥方遒指挥律师团为二审备战,还要应付公安检察与当地的暴徒流氓,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许苏既要照顾师兄,也要看护师父,来来回回地在两张病床前奔忙,一刻不停。白天惊魂一刻,他塞了一嘴的泥沙,怎么也吐不清爽,漱不干净。稍稍得闲之后,许苏便坐在何祖平的病床前吃医院里的盒饭,结果发现简直食不知味,满嘴都是又苦又涩的沙子石头,咔嚓直响,把舌头都硌破了。 韩健偷偷揩了把泪,告诉许苏,他也有了“弃刑投民”的打算,毕竟跟公权力对抗太累了,跟同行干架那就容易多了。 “呸,就你这黄鱼脑子,是能解决债务纠纷,还是能代理股权官司?”许苏睨了韩健一眼,懒得再跟他废话,只要法治环境不改,诉讼格局不变,无论刑事还是民事,干律师这行都没那么容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