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节 (第5/6页)
不想继续待在堂屋里,反正家里还有爹爹在。转身去了厨房,娘亲应该快回来了,有客人怎么都要多弄两个菜。 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东西想做也做不了,在菜地里挑大的香菜蒜苗和萝卜,拔了一些够一盘菜的量,清理了干叶子后放到木盆里等会一起洗,在用竹片刮了四个大土豆皮。家里还有五个鸡蛋和馨妍巴掌大的一小块咸rou,蒜苗炒鸡蛋,咸rou炒萝卜,土豆丝。三个菜肯定不成,四菜待切三菜待鳖,更何况还是上门做客的第一顿饭。要是在村里怎么都好说,因为家家都不容易,能吃顿干饱就是好的。 可放在城里显然不行,凤家两个人吃公粮,不管你家里真实的是什么状况,过了温饱的分水岭后,就会计较起虚的了。所以,不说鸡鱼rou蛋全都有,至少该有的礼仪还是要有的,表示对客人的重视给客人的面子,也是做主人家自己的面子。里面的道道馨妍怎么可能不清楚,前世一辈子可不是白活的。 干脆又去菜地弄了颗嫩白菜,在加一个酸辣嫩白菜就刚好了。白菜刚拿进厨房,开着的大门口就传来曲红霞差异询问的声音:“今个你怎么提前回来了……这是?” 略眯起眼睛看清堂屋里冲她笑的人,意外惊喜道:“呀,是建国呀,什么时候回来的?在家里能呆多久?怎么找到的,前些时候八月十五前边,你叔回村里才知道你寄了信回来。可惜信被石家嫂子不小心弄丢了,连给你回信都不知道往哪寄。” 凤天幸也已经摸好脉,孙建国赶紧从凳子上站起身迎了上去:“婶子回来了,那封信也是我托战友帮着寄回去的,等了几个月也没见战友转寄回信,心里担心你们,刚好这次有探亲假,就回来看看你们。回了村里才知道你们都进城了,也是从村长那里问了家里和医院地址,才寻问着走来的。” 孙建国也不再提那封信的事,至于信里的十张大团结和二十斤粮票,村长只愧疚的还给他五张大团结,剩余的都被用掉了。对此孙建国并没有多气愤,在战场上厮杀亲身经历过太多次的生气,也看开了释然了很多事,人生除了生死无大事,再大的坎都有迈过去的那一步,人死了才是什么都没了。 对村长承诺以后肯定还钱和粮票这事,内心并不感兴趣它的真是度。往后如果还活着,除了有假期回去给他爹添坟,亲近的凤家也搬走了,大石村对他来说真的没什么可留恋的。和那些堂兄弟因为两家的事,从小就一直不亲近。曾经玩过的小伙伴,在懂事后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就已经慢慢疏远了。现在他们都各自有家,承担着养家的重任,也都已经回不到往昔的纯真了。 走出了村子,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之后,孙建国才明白,以往为什么总觉得凤家有很多事,都跟他们村里人不同。那是因为心胸和眼见不同,对待生活和人生也不同的感触和感悟。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句名言警句都是非常有道理的。战场即便是有太多瞬息危险,孙建国都不曾后悔过去当兵。保卫祖国是每个国人的责任,也因为走出了村子,他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同祖祖辈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只能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昨天没来急更新…… 第37章 午饭四个菜主食是二合面的馒头,待客已经不错了。就爱上 ……菜端上桌,馨妍就端着娘亲专门给她留的菜和小半个馒头回屋,在自己西屋里吃。有外人在,馨妍不习惯也不喜上桌,关键是受不了同外人一起吃饭不用公筷的习惯。除了凤天幸夫妇之外,馨妍没法接受外人如此。前世一辈子形成的习惯和观念,一时真的改不了,尤其凤天幸夫妇并没有勉强她的意思。 堂屋里凤天幸夫妇跟孙建国坐下,孙建国在曲红霞的热情下拿起筷子,扭头看了看没见到馨妍出来吃饭,询问道:“妍儿呢?怎么不来吃饭?都是自己人用不到见外,婶子还张罗了这一桌子的菜,来一起吃,都是自己人不用太见外。” 这个时代家里来了人,女人和孩子基本是不上桌的。不过凤家并没有如此,曲红霞笑道:“婶子哪里是跟你见外,两三年没见面,在外面吃了不少苦头,这回来家了还不让婶子心疼心疼你,条件有限也没啥好东西。妍儿在房间里吃呢,给她留得有菜,那丫头忒讲究,家里来人从来不肯上桌一起吃饭。” 凤天幸也深以为然的点头:“吃饭偏爱平淡,不吃外人夹的菜,也不爱让人喂。我们刚来城里那会,去董县长家感谢人家的帮助,中午吃饭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