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节 (第2/4页)
,到处都在谈论梁国国主还有其他番邦属国来朝的事,茶楼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国主仪仗要路过的街边酒肆门楼,好点的位置都要提前定,都是挤着要看梁国国主和使臣的。 府里边的下人仆人们,也是议论纷纷,感染了这热闹的喜气一样,连铭心都对梁国国主的事头头是道,杨勇和太子宇文赟聚在一起,多半也要说上两句,说得最多的,是个十多岁的小姑娘,梁国国主的二女儿,慧公主。 贺盾也想去街上,一来她喜欢热热闹闹的街道,二来想见见真人萧岿。 在听说她近来结交的好友昭玄在街边的明楼上定了位置,贺盾就越发想去了。 杨广嘱咐贺盾不要出府,贺盾便也在府里安安生生待了大半月,她是真想出去,等着萧岿入长安城的前一夜,瞅着陛下在书房读书心情不错,就凑上前问他,“阿摩,昭玄大哥在明楼定了位置,我明日出府,和他一起去玩一天可好。” 昭玄大哥,昭玄大哥,继皇上前皇上后过去了一年多,他这位玩伴口头禅现在又多加了一个。 杨广看了眼贺盾,随着翻着书,心不在焉,“高熲与父亲母亲交好,又年过三十,阿月你大哥来大哥去,称呼欠妥,以后叫高大人。”他这小奴隶好多管闲事,从臭烘烘的马厩里出来了也不安生,看人家腿瘸着,非得要请了府里的医师去瞧,先不说这位前骠骑大将军腿疾治好没治好,只看小奴隶三天两头往马厩里跑,又和人家儿子称兄道弟来往甚秘,可见是得了老头子青眼了。 昭玄是高熲的字,看年纪就能做贺盾兄长的,只是这壳子太小了,听起来是不怎么妥当,贺盾从善如流,改口道,“那阿摩,我和高大人一起去街上去转转,晚上就回来,可以么?” 贺盾就是在府里憋坏了,再者高熲学识渊博见解独到,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武全才,治世能臣,带兵打仗也好不含糊,大天[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 和高熲在一起,便只是在旁边听着他说话,看着他做事,也会让贺盾有醍醐灌顶的顿悟感,甭说是去看萧岿,就算只是和高熲坐在一起吃吃茶,贺盾也是一百个高兴。 更何况在贺盾看来,萧家人也很有些特别的可取之处。 贺盾以前听过这么一首诗。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sao,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贺盾对诗词没有研究,但也知道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做伟大皇帝有功业的,在艺术文学上就欠缺了三分,少了些风流才气,艺术水平高超的如同音乐家高纬,绘画书法天才赵佶,诗人李唐后主,木匠天才朱由校等等,治国上多半又昏聩无能。 世事难两全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若是有哪个皇帝不一样,文韬武略当得了皇帝,搞得了文学和艺术,对贺盾这样的文史生,就显得十分有魅力和吸引力,比如说杨广这样的。 还有萧詧萧岿这样的。 西粱的国都江陵乃是弹丸之地,萧家几代皇帝一直四处斡旋苦心经营,才让梁国在夹缝中求得生机,萧詧萧岿见识卓著目光长远,任人唯贤御下有方,做皇帝是一把好手,难得的是二人还博学多才,文学造诣很高,著作等身,萧詧所著的内典文籍里以佛经义疏最为出名,萧岿除著有原作书籍之外,《孝经》《周易礼记》《大小乘幽微》都流传后世为人称道。 连并子孙萧琮在内,祖孙三人都是博学多识,弓马娴熟的文武全才,可惜生不逢时,遇上了一世雄主宇文邕与杨坚,宏图之志不得展,在后人眼里也就变得默默无闻,徒留人扼腕叹息了。 她能见到传说中的真人,可不就是幸运么。 杨广不发话,贺盾也不多说,就只安安静静的坐在旁边,眼明手快,该磨墨磨墨,该递纸递纸,安静得不发出一点响动,只目光殷勤眼睛都比烛火还亮,实在是让人想忽视都难。 杨广唇角弯了弯,心情愉悦地将尉缭子兵法读完,这才看了眼有些眼巴巴的小俘虏,慢悠悠问,“阿月,你去见梁帝做什么。” 贺盾见有戏,咧嘴一笑,扬了扬手里的《法华经》,正是萧岿译制梳理的那本,“听说梁帝机敏善辩而多文采,为人有雅量,治下有方,是个博通今古的正人君子,高大人恰好在酒楼占了一席之位,我就想跟着去凑凑热闹。” 这时候多的是慕名而往的人,贺盾与高熲相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