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好生活_第9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3节 (第3/4页)

会得到厂里给小宝宝上的保险,而结婚的女工,则会在举办婚礼的时候收到厂里送来的一份礼物,一般都是当时很流行的床上用品,毛巾被或者双人床单和被罩之类的。

    后来,考虑到大家加班赶工的时候多,林荫萌还在厂里开了个小食堂,专门给加班的工人们提供免费的饭菜,又单独在厂区里盖了一栋三层的小楼做为职工宿舍,为加班太晚不能回去的女职工提供了便利的住宿条件。

    这些虽然都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但林荫萌都替大家考虑到了,也都办到了实处,让工人们得到了实惠的同时,也更有归属感。

    工人们现在提到她,不会叫她“林厂长”,而是“林姐”,可见对她感情不一般。

    她的工厂也是附近这些同行里离职率最低的厂子,几乎没有什么人员流动,非常稳定。

    别的工厂,每到年前年后这段时间,就开始招新人,成天担心过完年回来,没有工人开不了工。

    但林荫萌这边的工人,除非是家里确实有情况,比如,结婚了,生孩子了,确实来不了的,否则都能如期到岗,每年过完年,整个经济开发区里,她们家都是最先启动生产的。

    别家的老板看着自己空荡荡的厂房,再听着隔壁林荫萌厂里热闹的生产声,都会半嫉妒半感慨的说,“这姓林的女人笼络人心是很有一套。”

    笼络人心这个词是不太好听,但说出了林荫萌的管理优势,她确实是能从工人的角度看问题,并帮助对方解决问题,这样的老板,谁不喜欢,谁不拥戴呢?

    再说,林荫萌也确实用实际行动,帮助当地改变了一些陈风陋习,这些改变,也让经济开发区的其他工厂跟着受益了啊。

    因为周围的几个厂几乎都从事的是服装加工这一行,所以工厂里也都是女工居多。

    其实正常来说,女工的流动率应该是比较低的,因为涉及到家庭和孩子,女工会比男职工更追求稳定。

    但在他们这里,却不是这样的,这个和当地的习俗有关系。

    很多女工都是当地的农民,也有从外地过来这里打工,嫁给本地人的。

    本地的重男轻女情况很严重,女方一般结婚之后都不会被婆家允许出来工作,而且还要顶着被处罚的风险,生很多孩子。

    林荫萌工厂里这种情况的女工很多,一方面,女工一结婚就离职,或者一怀孕就离职,这本来就是对工厂的损失,好不容易培养成熟的工人,这么一走,厂里还得再招新不说,其实对工人本身损失更大。

    在工厂里,一个月能赚七、八十块钱,可是一旦回了家,这些成熟的制衣技术工人却只能务农、干家务,收入一分钱没有不说,之前赚得钱可能还要被婆家收走。

    关键是学了多年的制衣手艺就这么丢了,成为了家庭妇女,岂不是可惜么。

    林荫萌在发现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去找过几个离职的女工谈话,做了很多工作,最后让情况有了转变。

    这些女工里就有之前和她在合资厂里工作过的同事,就是那个往尼克尔脸上摔过围裙的姓刘的泼辣女工。

    小刘是个跟能干的工人,能吃苦,而且技术也好,她还是林荫萌成立工厂之后,第一批进厂的工人,所以,林荫萌便把她提拔成了班组长,让她管理小组里的七、八个工人。

    这让小刘干劲儿更足,每天上班都精神抖擞的。

    被提拔之后,她还变得更爱学习。

    有一次林荫萌去宿舍巡查,发现小刘在昏黄的灯下看书学习,没打扰她的同时,后来还送了她一盏台灯,鼓励她学习。

    小刘因此很受感动,学习方面更用心了。

    林荫萌其实非常希望工人们能通过学习精进技术。

    因为他们干得大多是带料加工业务,外方由于商业机密等等原因,往往只提供制衣样板,但具体的制衣技巧和步骤并不提供。所以,很多时候,来了新的一批订单,做样衣的过程往往是最难也最关键的,怎样做出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