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3节 (第1/2页)
它很像邮票中的小本票,外面有一层□□,里面是票证,粮票糖票盐票等全部票,分类塞得整整齐齐。再将钱用蓝布裹上四五层,才将它们放在一起。 天麻麻亮,比公共食堂还要早,叶家早餐提前开吃。 红薯干饭、暖胃营养的野鸡炖蘑菇汤、软绵香甜的南瓜饼、红烧茄子、烤玉米,有荤有素有汤,丰富美味的早餐,让叶二叔他们眼睛珠都瞪下来。 叶老爷子清清嗓子,拍拍大儿子与大孙子俩父子的后背,认真道: “山路都是雪,走慢点没事儿,你们小心一些。” 要不是瘦驴只认得叶安诚一人,他根本不用当冰天雪地里的‘行车吉祥物’。也因此,他称为重点关注对象,单单guntang的汤婆子与灰笼,一人各占有两个。 甜妹儿蹬蹬蹬回屋,拿出一大堆野生的小辣椒与花椒,软软糯糯道:“爷爷把它放在床下,我找到的。爸爸三叔大哥,你们冷就咬一大口,麻辣麻辣的。” 这辣椒不是平时的种类,是特别辣的土辣椒。 甜妹儿找它很久,才在角落里找到,然后种两天,才有这么多。 叶老爷子:…… 俗话说,防寒从脚起。 唯一打眼的千层底鸡婆鞋,裹有两层旧防水油布。灰扑扑旧棉裤旧棉衣旧毛衣,旧毛线手套,旧围巾,数个旧灰笼与裹麻布汤婆子,俩父子全副‘补丁’伪装。 甜妹儿突然觉得,哥哥快成不规则的一个‘大球儿’。 ** 选择出村的人很多。 四辆驴车不够载。 因风雪天气,山路危险,况且牛驴也会冻伤,它们也需要休息。张队长决定分两天两队,一辆马车与一辆驴车配合出山。 出山首要的任务就是,将崔玉涛与李勇峰送到大队里,他们得到批准后,才能回县城里。白家每天出现的病人,终于让他们把视线从炼钢收回来,开始担心县里的亲戚。 只是作为热血自愿者,他们得服从大队安排。 其次才是,干部们帮村民们以旧换新票。 至于买粮食、调料、布、年货啥的—— 第一趟车,打听供销社商品价格。 第二趟车,帮村民们将物品全部买回来。 物品过多,可能会有第三趟。 如此一来,只需要两、三趟就将全村物品,全部买齐。不浪费时间,危险系数降低,牛驴牲畜们也轻松很多。 天全亮,垫着厚厚棉絮与干稻草的瘦驴板车,跟上前头的一辆牛车,载着碧山村人的希望,一步一步出村。 碧水村与碧土村,同样选择今天去镇上。 许多村人们顶着刺骨寒风,送行很久,将“慢点”二字,在短短一上午时间里,念叨成百上千次。 这两天,碧山村人的心,都会与四辆出村的车同在一起。 碧山村到碧山镇的山路,上坡下坡,弯弯绕绕,五分雪三分冰两分土地,滑不溜秋,实在难走。 牛车驴车行驶很慢,跟人行走差不了多少。 村人们很多时候得跳下来,帮忙清理积雪树枝,或者探路,而踏在冰地上的哪股寒意,恍若能穿透鞋子,直击脚底板。 雪一停,出村的可不只碧山村,一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驴车牛车骡子车等,弯弯曲曲的山路,从未出现过如此长的车队伍,甚至还有背着背篓前行的村人。 与三个村相比,其他村村民也穿着旧棉袄,有薄有厚,车上也有烧碳烧柴的灰笼。不同的在于,他们人数少一些,脸有些消瘦,精神状态很差。 路行得慢,有健谈的村人,向其他村有打听一些信息。比如他们的工分值、他们赚多少、村里咋样,得到的消息——还是咱村最好,竟有的村大半数都是负收入! 果然,张队长是最好的领导队长。 有一辆马车踏入厚雪陷阱,一人受伤,大家行得越来越小心。车上全部人停止说话,安安静静帮忙瞅路,稍有不对,立马停下来,下车查探。 耽搁时间不要紧,总比没命强。 要是不留意,有时候翻车,能直接翻到悬壁下头。 因此,当个个的脸被冷风,刮得苍白快变紫的时候,车队终于到达镇上,这比平日里慢两个多小时。 叶爸爸拉着儿子赶紧下车,不顾形象,跟村人们一样,直接在地上一阵活蹦乱跳,直到脚麻感消失,才抱着烧碳的灰笼,跟瘦驴一起进镇。 碧山镇车来人往,人们脸上的笑容却减少许多,唉声叹气挺多。镇上居民们,也不再有先前神气的模样,而是低声询问,村民们的粮票副食票等。 碧山镇地理位置比碧山村低不少,自是没下雪。但各家各户的屋檐,却挂着的长长的冰柱,晶莹透亮。罕见的树草,也会覆盖一片亮白的“冰”。 街边的三、五个黑瘦娃娃,在屋檐下使劲儿蹦哒,短短的棉袄与毛线衣向上收得老高,露出扁扁的小肚皮,然后终于掰下冰柱。 “他们不冷吗?” 瞅着光肚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