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甜丫头_第17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0节 (第2/3页)

处于有经验的猎人,爬那些山,等同于送命。娘娘庙被拆,似乎他们也不需要爬这两座山。

    冬雪时有时无,山顶山脚的积雪越来越深,一踩下去很难□□。

    半山腰的积雪已经厚至成人的小腿肚,偶尔爬二碧山探望杨神婆的叶家汉子,对这点深有体会。

    寒风依旧冰凉刺骨。

    人类的适应力却很强,村人们渐渐适应这个罕见的寒冬。保暖得当,生病的老人孩子也渐渐减少。

    天不下雪,许多村民都出来扫雪。

    若有太阳,老人小孩们也出来活动筋骨,伸伸懒腰,或跑跑跳跳蹦蹦。

    这天,村子里竟然有外村人进来,来得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位剃头匠。

    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俗话又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因此,过年需要剃头,而碧山村村民们,基本都在年前都需要剃头,根据风俗,有抬头兴旺的寓意。

    既然剃头如此重要,剃头匠同样也是令人尊敬的民间匠人。

    他们有手艺、专门术语、以及工具,诸如剃刀、布单、剪子、磨刀布、猪鬃刷子、掏耳勺、木梳、镜子、推子等。

    说起来可能让人笑掉大牙。

    除去泥瓦匠外,三村还缺少一位有手艺的剃头匠。

    前些年,村里剃头匠意外去世后,后人来不及继承他的手艺。因此,每年都得请外来剃头匠人,或者自己胡乱瞎cao刀,草草了事。

    可请匠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往常所有幸请到剃头匠,他会在三村住十五天,挨家挨户全走一圈。

    要是哪一天轮到的这家不在,追过去,剃头匠师傅绝对不会回头。且,他早中晚饭,轮着在各户人家吃的,还得吃得好。

    可见,乡村手艺匠人有多吃香。

    今年,因特殊原因,三个村并没有村民花粮花钱,单独请剃头匠。叶爸爸月初买的一套工具,已经答应好几户交好的人家,倒时候借用一下。

    但是,在某个冬阳,一位穿着破破烂烂的大棉袄、背着大背篓、踢着湿漉漉厚棉鞋的四十多岁中年人,徒步走十几里雪山路,来到三村交界处,也是碧山村的村口。

    他很瘦很瘦,脸色苍白、嘴唇冻得发紫,像是在破旧宽大的棉袄里,裹着一具干瘦的鼓楼架。

    大雪封山,村子里竟然来外人。

    最先看热闹的是悠闲自在的山娃娃们。甜妹儿也被晓丫头,拉着一起去远远围观,唧唧哇哇,他们不敢离剃头匠太近,怕是大人们口中的‘恐怖花子’。

    “打老沫,耪草,勾盘儿,打辣子喽!五个人半个红薯或洋芋,一小把玉米粒也行!有没有要喽!”

    这些都是剃头业行话。

    剃短头、光头称作“打老沫”;剃长发称作“耪草”;刮脸称作“勾盘”;刮胡子称作“打辣子”。

    剃头匠师傅没有走家串户,而是将大背篓放下,把高凳子与长盒子都拿出来。长盒子上面雕刻着两位神将,还骑着怪兽,一个持锏,一个举剑,怪吓人的。

    瞅一眼三村的山娃娃们,棉衣棉裤全套包装,剃头匠师傅知道自己来对地儿。他用有些沙哑的声音,吆喝得更起劲儿,还时不时和善地逗趣远处的村娃娃。

    不一会儿,闻声而来的张队长,最先赶到村口。

    “胡师傅,你怎么来啦,真是稀客稀客,好久不见,欢迎欢迎!”

    “张队长好啊!这不家里没粮,趁着过年,出来混口饭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