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4节 (第1/2页)
甜妹儿拧一下他耳朵,嘀咕道: “别翻译,我能听得懂。” 山绅捂着耳朵不满瞪她一眼,在她催促下,只好继续小声讲故事,渐渐也忘记微红的耳朵,讲得兴致勃勃。 甜妹儿暗地里松一口气。 谁叫他耳朵皮这么薄的?! 回去给他抹一抹海棠脂膏。 不仅粮草,唐朝时还有瓷器丝绸等精贵物品都会通过大渡河运转。 碧山镇外镇外河流就是大渡河分支,而群碧山里除去地下泉水,主要支流也来自大渡河分支。在大渡河沿岸几处,有一些停点,作为官兵休息指出。 “碧山镇也是?” 甜妹儿不解道。 “不是,这小河距离岷江都很远,怎么可能修在这里。”山绅一副你是不是傻的鄙视模样,小鼻孔快朝天。 甜妹儿顿时感觉手指痒痒,再次轻轻拧一下他腰rou,打不了回去给海棠膏多一些。 “啊——” 山绅捂住嘴控诉瞅她。 “继续。” 平淡命令,手拍着他肩膀。 因为官粮瓷器丝绸金银珠宝等精贵物品,自然会出现一些水匪盗类的乱子,而县里还有苗彝等少数民族。 这些水匪个个武功高强,擅长水性,常常能把官粮等不着痕迹地运走。哪怕知道是本地人,官方连一副水匪画像都没有,更何谈抓人,往哪里去抓。 好在水匪们下手有分寸,通常不杀人,只截镖,而且截走次数有限,对于朝廷物品损失不大,只是丢面子而已。 甚至招集江湖能人异士来本市找水匪,比如有名的诗仙李白曾经来过市里暗坊,坐船来走的,还留下千古不朽诗篇,但听说啥也没找到。 甜妹儿翻白眼:……那些明明是风景抒情诗句,人家是看到美景有感而发,你编,请继续编。 山绅不满扯一下她麻花辫。 因为在本市经常出事后,请许多能人异士,官兵们一路顺利查到水湾县“瓦子堆”。 “瓦子堆”就是是碧山镇前身。 因为本地唐朝时候镇上有两家“蛮子”烧碗罐的窑,生产一种民用粗糙的釉陶器,比如两耳罐、四耳罐、葵口碗等。 但依旧是无用功,什么都没查到,连水匪是谁都不知道。 甜妹儿忽然想到师父的暗格里。 虽然金银没有看到,但有各个年代的瓷器珠宝古书啥的都有,唐朝自然也少不了,不会祖先是水匪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这句诗的唐朝边塞诗人岑参,任职本市刺史期间,听说此事后,每日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一个法子。 他在“瓦子堆”本地招能人,收为己用,建立暂时据点,因地制宜建立稍微繁华一些的商业,比如养蚕丝等,然后派本地村民护送官方物资以及非官物资。 比如,当时瓦子堆里所有品格不错的读书人,其中唯一的秀才正是出自碧山村,从此以后唐朝水匪果然消失不见。 而‘瓦子堆’是从“蛮子”处得来的名字,被文人雅士嫌弃,改名碧山镇,为纪念第一位碧山村出的秀才官员。 甜妹儿揉揉有些发痒的耳朵,此故事还算精彩。 “跟碧山镇小学有什么关系?” 山绅神秘兮兮眨眼道: “传说以前地主,在这里找到有各种各样唐朝瓷器珠宝金银,靠着它们发家致富,然后把祖宅修在这里。” 甜妹儿眼睛刷一下变得雪亮,好像有许多小星星,激动得小酒窝都露出来。 这时,山绅轻轻戳一下她的酒窝,软软嫩嫩的,果然戳起来很舒服。 他凑到她耳朵,悄咪咪道: “整个碧山镇居民都知道,民国时候,这里还被称为神仙镇,后来建国后为破除封建迷信思想,被改为青山镇或碧山镇,刚才故事全都是骗你的。” 刷—— 山绅麻利跳下桌。 蹭—— 甜妹儿单手直接把他整个人单手拎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纯属虚构,在历史故事里插上想象的翅膀。 只有运官粮,以及岑参刺史是真的,李白等诗人真的只是参观大好河山!! ** 小时候有的监考老师一直走来走去,叶子某一位数学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