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食香_第5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节 (第2/3页)

走进来:“小姐,方才双禄过来说老爷有急事寻您,让您赶紧去前厅!”

    玉芝一听,自己与爹娘刚刚分开,定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了,带着丫鬟们就匆匆找陈三郎去了。

    当玉芝看到密密麻麻的纸条的时候,不由苦了脸,她哪里知道什么成本低保存时间长的干食啊,她是曾经尝试过自己做压缩饼干,但是那都是高油高糖,和成本低一点不搭边!

    她看着陈三郎与李氏焦急的样子,稳下心神安慰他们道:“爹娘莫急,我心中有几个想法,还是得仔细想想是否可行,明日我再把袁叔和三堂哥叫来,一起商议下。”

    听见女儿说自己有想法了,二人松了口气,李氏忙道:“那你赶紧回去想想,我与你爹也想想有没有饥荒年的吃食。”

    玉芝哭笑不得,饥荒年的吃食能给当兵的吃吗,那不是得各个吃成大肚子!她也没拒绝,自己爹娘也不过是想帮忙出把子力气罢了。

    玉芝回到房里窝在铺满了厚厚棉花垫子的自制懒人躺椅里一动不动,脑袋在飞速的运转,到底什么东西才能做军粮?

    压缩饼干,即食米饭,午餐rou,自热菜包…在压缩成本的前提下这些根本不可能做的出来,玉芝想的头都炸了。

    第184章 军粮

    玉芝头痛欲裂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个东西,对了!锅盔!

    这种以前流传下来的经典军粮,不知为何现在却没有出现,现在军队主要还是用粟米,也就是小米来做军粮。

    锅盔既然在前世流传千年自然有它的独特之处,玉芝却只吃过没做过,只能依着葫芦画瓢,明日再慢慢试吧。

    有了锅盔这个东西的启发,玉芝干脆就不去想那些现代的军粮了,干脆往明清时候想,琢磨琢磨有没有什么没发现的。

    想了半日终于被她想出来一个,继光饼啊!相传是戚继光对倭寇之战的时候的军粮,后世甚至已经成了传统点心——光饼了!

    想到这两个玉芝有些激动,若是真的能做成,那成本定能控制在三升粟米之内!毕竟军粮就不要想着白面了…杂面磨的碎些只要味道调的好些,一样能吃饱!

    说干就干,第二日玉芝就把袁厨子与兆贞拉来一同研究这些吃食。

    高粱面,小米面磨的细细的然后混合一点点的白面,加入盐,掺入比平时少的水,揉成面团之后饧半个时辰,放入大祸中炕熟,行军打仗的时候背一个能顶一旬的口粮。

    凉了后的锅盔坚硬无比,甚至可以挡箭,若是不着急的时候可以一点一点的磨着啃,这样拉长进食时间,能让人用最少的东西吃饱。

    若是着急了就直接用热水一泡,锅盔飞快的酥化在水中,又是一碗稠食,唏哩呼噜吞下去也能顶个饱。

    一个粗粮版锅盔放在边上晾凉,玉芝又开始做光饼,光饼与锅盔其实全是同类东西,毕竟都是军粮出身,自然以简单制作存储时间长为特点。

    玉芝像贴烧饼一般把发酵的面团贴在烤炉内部,每个中间戳了一个孔,到时候可以用绳子穿成一串挂在脖子上,急行军时候直接拿着就能吃,不耽误时间。

    有了这两样东西,起码能保证战士们基本的口粮了,玉芝琢磨着日日吃这些也不是法子,总得有点就的东西吧,她把前世所有下粥的东西都想了一遍,要么不好带,要么容易坏。

    两炉光饼都出锅了她才拍拍自己的脑袋,既然怕坏,那不如就直接做霉着吃的东西好了!她怎么把豆腐乳忘了!

    玉芝先把厨房的几块新鲜豆腐切成大小均匀的块,上锅稍微蒸一下以后就拿出来,指挥着厨娘准备好一个大篮子,里面铺上稻草,把豆腐一块一块整齐的摆进去又盖上一层稻草,放到阴凉的地方。

    袁厨子好奇道:“这是何物?豆腐这么放着岂不是要坏了?”

    玉芝也解释不清,索性回他:“就是要它坏呢,待十日后袁叔再来!”

    兆贞则一言不发,哪怕今日是做军粮这些算不上美味的简单吃食,他依然一步一步认真的看着,时不时还自己比划一下,也不知道在记什么。

    出了灶房玉芝送走了袁厨子与兆贞就让阿喜去寻单辰,让他明日一大早就派个人过来,送东西去京城。

    没想到阿喜竟然带着一个人回来了。这人身着朴素灰衣,一打眼过去像一个普通长随一般,仔细一看却能看出他行动间紧贴着衣裳下鼓鼓囊囊的肌rou。

    他上前与玉芝行礼道:“请陈大小姐安,小的单实,乃单家护院,若是小姐有东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