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节 (第2/3页)
!” 杨彦有些发懵,“县城也没听说什么事啊?” 杨子良摇了摇头,语气沉重:“是流民。” 杨彦大吃一惊,想到这些日子一直在下雨,顿时明白了父亲的话。 杨子良继续说道:“隔壁州府发了大水,良田被淹没,颗粒无收,无数的百姓背井离乡。而乐平县外头就来了三百多流民。”提到了三百流民,他就难舒眉峰。 “流民怎么来我们这了?”杨彦神色一骇。他们这地处最南边,隔壁州府的流民怎么也都先去宁州府才是? 杨子良说道:“州府只能安置一小部分,剩下的已经和各县说了,分摊下去,我们乐平县还算少的。” 自古以来,这流民是最麻烦的。 这些流民都是糟了灾的人,心中本就有怨气。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会变成乱民。若是被有心人挑拨,甚至会发动变乱。 “前几日,为父安置了一批进城,但很快变成了乞丐,但因此发生争抢打人的事情也多了。” 杨彦一听,连忙说道:“父亲,那可不行,既然是流民,就得赶快驱,我们县城加上衙役也都两百来人,如果这些流民冲撞县城,那城内的人就危险了!” 杨县令看着,摇头说道:“这些流民都是我大齐的子民,携老扶幼而来,朝廷下了严令,不允许驱赶,免得灾民聚集,发生哗变!” 杨县令说道这里,叹了口气:“我已经将流民安置在城外,每日施粥米。” 杨彦听到这里,更是惊道:“父亲,我们乐平县穷,除了交税和备给军队的军粮,县粮库已经没有多少粮食,根本无力收留这些流民。父亲施粥,说不定还会吸引更多的流民。长久下去,情况会更加危险的。” 杨彦很担心这些流民的。 杨子良面上终于有了欣慰之色,他这个傻儿子,还是知道一些事的。 “我已经下令向那些大户购买粮食。只是这些大户见到外府糟了灾,都不卖粮食,反而还让县城里的粮价都涨了不少。” 杨县令说道这里,眼神有些冰冷,对那些大户见死不救发死人钱感到很恼恨。 “那父亲准备怎么办?粮食可够?” “哪里够?若够了,为父还在这苦着脸做什么?” 杨彦见父亲没什么好声气,只能讪讪地站在一旁。 *** 翌日,李文柏去太白酒楼的路上,李文柏见到很多衣衫褴褛的人,老幼妇孺都有。 这让李文柏有些奇怪。 此时杨彦也心事重重的来到太白酒楼赴宴。 李文柏看到杨彦的模样,有奇怪。 李文柏守孝期间不好喝酒,但见着杨彦一直抓着酒壶,闷闷不乐,便问道:“杨兄,有什么烦心事?怎么愁眉不展?” 杨彦将酒盏放了下来,满脸忧虑道:“李兄有所不知,如今乐平县外来了三百多流民。我父亲正在为流民的事情烦恼!” 杨彦的话让李文柏心中一震,连忙问道:“哪里来的流民?” “是其他地方造了水灾,有三百多流民到了乐平县。我父亲不忍心驱赶他们,便搭了简陋的窝棚,暂时施粥稳定这些流民。” 李文柏点点头,昨天他注意到那些乞丐,他就怀疑是流民了,后来再打听了下也知道是什么原因了,这是流民的事和他没什么关系,他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了。 杨彦说到这里,顿了顿后叹了口气:“但是这些流民太多,而我乐平县穷困,府库的存粮只够几日。而大户人家都不愿意卖粮食,反而给给县城里的粮铺都涨价了,现在还好,如果再长些,流民的事不解决,流民会变成乱名,咱们县城的粮价更会长高,到时候也会生出不可必要的动乱。” 李文柏面色严肃点了点头,古代信息不发达,百姓们不可能及时知道外面的情况,只是看到有流民,粮食价格大涨,他们还真可能会对县城安宁造成很大的影响。 杨彦越说越烦闷,他心中也担心这些流民变成乱民后,自己的父亲会不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