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1节 (第4/4页)
是无功而返。 郑和回报朱棣和道衍,他在爪哇等地寻找汉人移民,遍访朱允炆的下落,也只是听到一些传闻。并且传闻说朱允炆知道朱棣派遣郑和到南洋,已经躲避到了更西的番外之地。那个番外之地,住的全部是肤如黑炭的夜叉修罗后代,不是中土的子民。那番外之地,距离中土几万里遥远。海图上并未标明。 朱棣为了寻访朱允炆下落,调拨国库,再次兴建大船,让郑和三下西洋探出去往番外夜叉修罗的海路。 于是郑和三下西洋。 郑和出发的当日。胡濙也修养好了身体,第三次出发,动身到西南,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寻找朱允炆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他的赤线蛊在脑内发作的日期临近,需要找到解救的办法。 而由于胡濙几年来一直养病,身体孱弱,于是道衍安排其时已经是青冥卫大统领的黄铁俞跟随胡濙,一路照应。 郑和与胡濙寻找朱允炆的下落暂且不提。 道衍身为明朝国师,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布置。那就是扶持张三丰,一统道教,镇压民间教派。 张三丰本是全真道人,本名张君实,当时的炼丹士,在湖北武当山结庐修炼。在靖难之役前夕,胡濙举荐张三丰,被道衍邀请到北平。 张三丰本来已经是全真教派最有名望的道士,而道衍是当朝国师,诡道司掌。两人本来门派各异,但是一见之下,道衍和张三丰十分谈得来。 张三丰当时就答应,着手帮助道衍组建青冥卫,并且运用自己在道教中全真、王屋、崂山的影响,让道教宗派置身事外。 道衍得到了张三丰的支持,所以靖难之役里,道教正宗都没有投奔南京的正统朝廷。道衍的冥战胜利,张三丰实在是功不可没。 但是张三丰之所以鼎力帮助道衍和朱棣。是因为,张三丰得到了道衍和朱棣的承诺,让他建立一个道教宗派,超出全真和王屋、茅山各个宗派。 这个门派,就是武当。 当时明朝初定,天下还有不少民间教派鼓动信徒造反。其中尤以白莲教影响最广。张三丰得了道衍的指派,于白莲教的道魁比拼法术。白莲教其实和朱元璋大有渊源,当时都是摩尼教的分支,朱元璋建国之后,反而回头铲除当年的教众,这也是帝王不能免俗的作为。 永乐之时的道魁是个女的,法术能力高超,聚了几万信徒起事,张三丰于是在明军镇压白莲教的战争中,利用法术和白莲教的一干教中高手比拼。 张三丰的本领谋略,在当时只在道衍之下,在青冥卫是个散人,能力声望,与郑和不相上下。白莲教的术士那里是张三丰的对手。 张三丰帮助朱棣剪除了白莲教,让白莲教元气大伤。不能再兴风作浪。于是朱棣和道衍也信守承诺。帮助张三丰建立道教门派,统领天下道教。 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武当山修建道观。 道衍离开南京,和张三丰到了湖北,开始修建武当山道观宫殿,在武当山驻守。胡濙和黄铁俞奔赴西南,再也没有任何消息。 永乐九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回朝。郑和面圣,告诉永乐帝,这次下西洋,还是没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因为在郑和到达锡兰山国时,锡兰山国王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郑和与锡兰国王交战数次,终于将锡兰国王擒获,现在已经把锡兰国王的家眷和随从都给虏了回来。这次战役,郑和凭借船队,将锡兰国灭国,宣扬大明的国威。朱棣也就不再追究郑和,而是把锡兰国王等人,交给刑部和礼部处理。这个在正史中已经记载,但是有一件事情,任何明史都没有提及,那就是郑和还带回来了一个人。 这个人,对后世的中国西南巫术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一直到现在,他的后裔在湖南贵州和川东鄂西都是赫赫有名的术士家族。 这个人叫做易卜拉欣巴阿里穆罕穆德,是一个典型的穆斯林姓名。他是一个非洲土著黑人。 郑和把易卜拉欣带到朱棣面前,朱棣看到这个名叫易卜拉欣的俘虏的模样,大为好奇,原来此人是一个夜叉,中国称呼为“昆仑奴”,皮肤黝黑,卷发阔鼻,脸上有无数纹身。虽然已经穿上了的服饰,仍旧面貌丑陋,看起来是一个夜叉模样。 现在这个叫易卜拉欣的人十分顺从,看见朱棣的龙威,立即向着朱棣跪拜,神情非常惊恐,看来他是被郑和的手段给折服,看到朱棣后,更加惶恐不安。 朱棣于是询问这个昆仑奴的来历。 郑和就详细禀告了自己在锡兰,这个易卜拉欣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郑和的船队路过锡兰的时候,打听到了朱允炆在锡兰某佛教寺庙做了驻庙僧人,于是派遣使节,告知锡兰国王,希望能奉迎朱允炆回朝,可是锡兰的国王没有亲眼见识过大明朝的天威,看见郑和浩浩荡荡的船队,受了臣属的蛊惑,拒不交出朱允炆,并发兵向郑和进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