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节 (第1/3页)
谢珝刚端起茶饮了一口,耳边便响起了顾延龄那语气中略带抱怨的声音:“我是真不懂我家那老头子是怎么想的,我上次能在县试里吊个尾巴,也不代表这次府试就能考得上啊,我说不想来,他非逼着我来……” 反反复复,说来道去,说了许久,总之就是这个意思。 他说个不停,谢珝也没恼,端着茶盏的手依旧稳稳当当的,这茶倒是不错,正巧他考了一上午的试,还真有些口渴了,索性多饮了几口。 直到顾延龄终于说完了,谢珝才放下茶盏,骨节分明又修长的手指在桌面上富有节奏地敲了几下,淡然的声音也伴着“笃笃”声一道响起:“王爷自是为了你好,许是想让你多适应适应科考的气氛罢。” 也不知是不是谢珝敲桌子发出的声音扰了顾延龄的心绪,只见他颇为烦躁地揉了揉太阳xue,又道:“可偌大一个晋王府,难道还养不起一个我吗?父王怎的对这件事这么执着,这不应该是你家这种才看重的事吗?” 谢珝听了他这话便是半晌无语,只心道晋王对顾延龄也算是用心良苦了,等到他将来不在了,王府便是由原配留下的世子继承,顾延龄和他那个性子绵软的母妃又该怎么办? 这位晋王世子的性子如何,谢珝并不了解。 可他却一直听闻这位的本事却不小。 若是晋王世子将顾延龄当做弟弟,好生照看着便罢,但知子莫若父,就凭晋王如今对顾延龄的要求来看,这位世子的性格也就略见一斑了。 也就是谢珝与顾延龄是多年的好友了,若是换了旁人,以他这冷清的性子,才懒得去管这种事。 又过了一会儿,谢珝才开口将这些道理都一一讲给顾延龄听。 顾延龄闻言便沉默了许久,才轻声开口道:“那如果对于我大哥来说,我就一直这么纨绔下去,一直这么不务正业下去才是最好的呢?” 他话音刚落,谢珝便是一怔。 一直以来,不论是沈行舟,还是他自己,都以为顾延龄年纪还小,性子又天真,颇有些不谙世事的模样,在今日之前,他竟然不知道顾延龄对这件事居然看得如此清楚。 但是只有认识清楚是远远不够的。 回过神来后,谢珝便冷静地再次开口:“扮猪吃老虎,关键在于一个扮字,真正的猪是永远都吃不了虎的,只能被吃。” 言尽于此,他便不再继续往下说,实际上他今天也说得过多了。 顾延龄在他那番话后便陷入了沉默,二人便无声地用完了这顿饭,之后各自归家。 不管顾延龄的心绪会不会因谢珝那番话而生出波澜,府试还是正常进行着。 第二日考的是杂文,虽然题目的难度相较县试时增大了许多,但对于谢珝来说依然没什么问题。 时间过得飞快,府试的最后一场考试也开始了。 谢珝按例检查了一番试卷后,便着手开始看题。 第三场考的是策论与诗赋,他端详过一遍考卷,发现诗赋只有一道,而策论竟有四道,题量不可谓不大。 这样大的题量,由是谢珝也不能多耽误时间,沉下心思去认真读题。 第一道策论题目是出自《大学》中的“生财有大道”这一段: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这道题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让考生们做一篇与主题有关的文章,在里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这道题倒是能答得由浅及深。 谢珝略微沉思了片刻,便从这段话的解释入手。 创造财富是有途径的,如果创造的人多,而消耗的人少,挣钱愈快,花钱愈慢,财富便积累了下来,开源节流,则生财不断。 而这个道理又可以引申到国家的治理当中去。 想到这里,谢珝的思路便十分清晰了,不再耽误,引经据典,提笔答了起来。 第二道和第三道策论题分别出自《孟子》和《论语》,谢珝亦答得十分顺畅。 第四道策论题目还是出自《大学》,选里面的“君子无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